史上最寒酸海军:清军用油漆刷商船,太平军路过还友好打招呼!
咸丰三年(1853),钦差大臣向荣得到线报,太平军在武汉准备了近万条木船,准备顺流而下。那时清廷吃不准太平军是要顺长江打到南京还是要打到上海,为此向荣给苏松太兵备道吴健彰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上海租借洋人舰队,赶赴长江,阻止太平军船队顺流而下。
咸丰三年(1853),钦差大臣向荣得到线报,太平军在武汉准备了近万条木船,准备顺流而下。那时清廷吃不准太平军是要顺长江打到南京还是要打到上海,为此向荣给苏松太兵备道吴健彰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在上海租借洋人舰队,赶赴长江,阻止太平军船队顺流而下。
陈得才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出身行伍,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在太平军中脱颖而出,获封扶王。当时,太平天国的局势岌岌可危。天京被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重重围困,如同被铁桶般箍住。城内物资极度匮乏,粮食供应
华尔的心里挺热乎。他也听到消息了,太平军正卷土重来,向上海逼近。他有些振奋,又有仗可打了。自从收复松江后,他再也没有和太平军交过手,闲得难受。洋枪队已整编出来八百人,而且都用后膛枪装备起来,却还没有上过阵。
1863年夏天,大渡河的水流比往年更急。一支曾让清军闻风丧胆的太平军精锐,如今像被围猎的困兽,蜷缩在紫打地的泥泞河滩上。他们不知道,三天后这里将变成一座露天屠宰场——清军的火把照亮夜空时,两千多条性命会像割稻子一样倒下。更讽刺的是,这场屠杀发生前,清军参将还拍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墙被炸开17丈缺口时,太平军老兵李开芳突然发现,自己二十年来都在犯同一个错误——每次举着长矛冲杀时,对面湘军总在笑。
咸丰三年二月初九,洪秀全等领导层做出决定,放弃武昌,把金陵当作太平天国的政权中心。超过50万的军队分成多个队伍,水陆结合,陆续攻占了九江、安庆和芜湖,于三月七日到达金陵的外围。
戈登与李鸿章的联合出击,看来非常顺利,唯一的麻烦是白齐文仍颇为活跃,仍想再回常胜军。作为一个被驱逐的高管,他日夜都想拿回曾经的权力,这个权力不仅可以给他带来一年四千英镑的合法收入,还给他带来了许多说不明白的好处。
自从《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逐渐成为外国冒险家们的乐园,形形色色的人们来到这里,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让这些外国人有了“用武之地”。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美国雇佣兵的经历十分特殊,他先为清朝效力,后却投奔太平军,最后被李鸿章干掉。那么,这个
湘军攻克天京后, 太平天国政权实际已经灭亡 , 虽然仍有数十万残余太平军活动于赣闽粤交界地区,与清军周旋、攻战,但毕竟天国已灭,大势已去,已经掀不起啥大风浪了。
1855年2月,直隶东光县连镇,残垣断壁间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被围9月余的北伐太平军谷米俱尽,只能靠黑豆充饥。僧格林沁趁机以免死诱降,自湖北人詹启伦等倒戈后,降者络绎不绝,又反身与昔日同袍搏杀。林凤祥无计可施,拜自称“耶稣”附体的小卒为军师,事无巨细言听计从。
1853年,当洪秀全带着农民军攻下南京,改名为“天京”时,恐怕没人想到,这群穿黄头巾、喊着“上帝下凡”的起义军,会在七年后一路杀到上海滩,差点把清朝的“钱袋子”掀个底朝天。这场被称为“东征”的大冒险,不仅改变了中国地图上的势力分布,更像一颗石子投入池塘,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