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黄蒿和米米蒿 抓住这几点就能分辨清楚
白蒿,又叫茵陈、绒蒿、松毛艾,在春天野菜群里知名度颇高,民间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白蒿不但可食,也可当药当茶。早春之时,有人把白蒿嫩茎叶浸入酒中,酒色青绿,气味浓香,常称之为茵陈酒。
白蒿,又叫茵陈、绒蒿、松毛艾,在春天野菜群里知名度颇高,民间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白蒿不但可食,也可当药当茶。早春之时,有人把白蒿嫩茎叶浸入酒中,酒色青绿,气味浓香,常称之为茵陈酒。
麦蒿属于十字花科播娘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较为矮小,叶子呈羽状深裂,花为黄色,呈总状花序。它适应能力较强,多生长在山坡、田野及农田中,能在多种土壤环境中生长,但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为旺盛。
3月22日,记者在泌阳老家田地里,发现很多播娘蒿这种野菜,大家看看,这么大一片都是播娘蒿,非常鲜嫩肥美。播娘蒿也叫米米蒿、小米蒿、麦蒿,是十字花科播娘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虽然老了的播娘蒿是杂草,但在春天季节里,它的幼苗期却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野菜。
蒿子有很多种,白蒿、青蒿、米蒿……白蒿最常见,房前檐后,地头田畔,随处可见;米蒿最稀缺,常常隐藏在隐蔽的树林里,或人们最容易遗忘的坡沟里,所以我们爬坡上梁找半天,才能找得到。
春分过后的豫东平原上,麦苗刚及膝高,青碧的浪涛里浮动着星星点点的黄。老农人背着竹篓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指在麦垄间游走,忽然揪住一丛细密的嫩芽。这便是乡野间传唱的"米米蒿",学名唤作播娘蒿的野味珍馐。
妈妈最爱听姥姥讲她在娘家的故事。姥姥是娘家的长女,过去有“苦老大”的说法,意思是家里的老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因为你大,家里的活,特别是苦活累活,你第一个该一马当先;因为你大,家里有好吃的,先给弟弟妹妹吃,你最后一个吃,有多吃多,有少吃少,没有了就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