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交易

【纪检之窗】方圆谈丨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

塔克拉玛干沙漠 林业碳汇 纪检 科尔沁沙地 碳汇交易 2025-04-21 18:04  3

将生态产品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有助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重要的融资工具,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生态产品项目纳入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既是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路径,也是创新

生态 债券 碳汇交易 债券融资 融资工具 2025-04-18 14:49  4

建议尽快将“林业碳票”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品种及碳排放抵消机制

林业碳汇是最经济、最环保的固碳减排措施,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6月,我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行动目标;研究表明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立方米,

林业 碳排放 林业碳汇 碳汇交易 碳排放抵消 2025-04-12 06:46  4

种地真能年入百万?30个新农人账本曝光:有人逆袭,有人血本无归

新疆阿克苏的苹果园里,26岁的维族姑娘阿依古丽正在调试她的“摘果机器人”。这个钢铁手臂能在15秒内完成定位、采摘、分拣全套动作,效率是人工的30倍。她的抖音直播间里,3.2万网友在线围观,弹幕疯狂滚动:“这机器人一天工资多少?能租吗?”“现在学农业机器人编程还

政府补贴 李明浩 碳汇交易 农人账本 张明磊 2025-04-09 15:00  6

被误读的宅基地背后:解码2025中央一号文件如何定义未来农业

当前舆论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讨论,正陷入严重的认知偏差。全网72%的相关话题聚焦于"宅基地流转"、"农村房产自由交易开启"等片面解读。但细读1.8万字的文件全文,宅基地改革其实仅仅占有2.3%的篇幅——舆论狂欢的背后,掩盖了关乎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内核。

农业 宅基地 碳汇 中国农业 碳汇交易 2025-03-01 18:00  5

福州首例跨区县认购碳汇交易暨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在连江签订

为加强区域间生态保护和公益诉讼司法协作,加快推进“蓝碳”司法保护融合发展,4月11日,福州首例跨区县认购碳汇交易在连江签订,这也是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连江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冰,福清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小波等参加。

碳汇 连江 碳汇交易 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碳汇 2025-04-12 15:04  7

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蓝碳交易在连江完成

据悉,此宗交易是连江县检察院与福清市检察院通过检察一体化协同履职,促成非法捕捞案件3名当事人现场认购福州绿巨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新上线的碳汇产品约326吨、预估价值3万余元,以替代性修复被其破坏的海洋生态环境。这标志着海上福州建设“碳”出新

海洋碳汇 碳交易 连江 碳汇交易 首宗 2025-04-12 11:35  5

南国智库·观察丨琼海完成首单碳汇产品交易 为“两山”减排“碳路”蹚出新路

“碳中和”到底是什么?这在普通人的眼中貌似离得很远,但说到节能减排瞬间会让人明白,原来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海南,博鳌东屿岛的“零碳”之路,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中国答案”已耳熟能详。基于博鳌零碳示范区的运营,琼海市近日完成首单碳汇产品的交易,标志着琼

智库 碳汇 琼海 琼海市 碳汇交易 2025-04-09 21:18  6

如何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解读

"去年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园带动10万农户增收,单季番茄亩产值突破8万元!"这条热搜背后,折射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巨大机遇。作为深耕三农领域12年的政策研究员,我发现许多基层干部和农业经营者仍存在三大认知误区:不清楚申报流程、忽视产业融合价值、低估政策扶持力

农业 现代农业 产业园 碳汇交易 农业产业园 2025-04-06 15:08  6

推动仙人掌产业高质量发展

仙人掌作为耐旱、耐贫瘠的典型CAM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兼具生态修复、经济开发和健康价值三重属性。全球仙人掌产业市场规模已超300亿美元,墨西哥、突尼斯等国形成完整产业链。我国仙人掌产业尚处起步阶段,2023年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宁夏、云南、海南等

仙人掌 cam 碳汇交易 米邦塔 仙人掌提取物 2025-04-02 00:37  8

孙洪鹤:乡村振兴拼的不是“人多”,而是要激活“沉睡的资源”

在传统认知中,农村人口流失常被视为乡村衰败的根源,但孙洪鹤提出的观点却颠覆了这一逻辑——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在于“人多”,而在于“资源活”。与其纠结于如何让农民返乡,不如思考如何让乡村的生态、文化、土地等“沉睡资产”焕发价值,通过人才、政策和创新,将乡村变成一片“

乡村 资源 孙洪 屏南 碳汇交易 2025-03-29 05:4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