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核弹冲击波:美国对华加税如何重塑硅碳负极产业格局?
2024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抛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枚核弹击穿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出口美国的电池产品(含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累计税率飙升至82.4%,其中硅碳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心脏组件”,首当其冲。
2024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抛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枚核弹击穿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出口美国的电池产品(含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累计税率飙升至82.4%,其中硅碳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心脏组件”,首当其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近期手机新品发布的预热中,各大手机品牌,正在把手机电池容量作为宣传卖点,几乎一夜之间手机电池容量集体突破7000毫安大关,续航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一变革让用户们摆脱了频繁充电的困扰,尽情享受着更长时间的移动体验。那么,究竟是什么
作为新一代负极材料的代表,硅碳负极以高能量密度表现,自2024年以来在手机电池领域快速渗透,并在动力电池场景逐步展开应用,部分头部厂商产品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状态。
当智能手机的续航焦虑成为全球用户的“集体症候群”,苹果用一记技术重拳打破了僵局。据供应链消息,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将搭载两块总容量超5000mAh的硅碳负极电池,这项被业内称为“能量密度革命”的技术,正以硅元素为矛,刺向传统石墨电池的物理极限。
目前,国内安卓阵营,大多数智能手机商推出的旗舰手机搭载的硅碳负极电池由宁德新能源供货,而宁德新能源隶属于日本TDK控股的子公司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ATL)。
从去年开始,安卓手机厂商开启了“续航大战”,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采用,让不少安卓旗舰的电池容量突破6000mAh。到了今年,不分安卓机型的电池容量直接破“7”,比如真我Neo7SE,就内置了7000mAh泰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