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那批“野生”长大的娃,如今活成了最硬核的父母
"妈!我们班同学都是家长开车接送的!"听到十岁侄女在电话里撒娇,我突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踩着烂泥路、背着快拖到膝盖的书包上下学的场景。现在的孩子大概很难想象,中国最后一代"野生儿童"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妈!我们班同学都是家长开车接送的!"听到十岁侄女在电话里撒娇,我突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踩着烂泥路、背着快拖到膝盖的书包上下学的场景。现在的孩子大概很难想象,中国最后一代"野生儿童"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老式自行车的铃铛声穿透夏日的蝉鸣,车后座驮着个刷白漆的泡沫箱,棉絮里裹着冰凉的玻璃纸。穿的确良衬衫的卖冰人不用吆喝,巷子里的木门便次第洞开,攥着汗津津的硬币追出来的孩子,总能在揭开棉被的刹那看见彩虹——赤豆冰棍染红了舌尖,盐水棒冰在铝饭盒里慢慢化开晶莹的涟漪。
阳光明媚的午后,星太奇拽着奋豆溜进了人潮涌动的动物园。眼前一只圆滚滚的黑白吉祥物正扭着屁股卖力营业,游客们举着手机高喊“茄子”争相合影。星太奇盯着吉祥物厚重的皮毛,戳了戳奋豆:“你说这大热天的,里头的人不会闷成蒸饺吧?”话音未落,吉祥物突然一个踉跄,头套下传来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看电视最讨厌插播长广告,主持人声嘶力竭喊着"八心八箭只要998"的画面,成了80后观众共同的魔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