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净水器阻垢剂 不要被舆论误解牵着鼻子走
磷酸盐作为阻垢剂在净水器上被广泛使用。不过在近来的食品“零添加”舆论中,净水器阻垢剂也受到自媒体的质疑。其实,阻垢剂与“零添加”有着本质区别,这是一种张冠李戴的误读误解。
磷酸盐作为阻垢剂在净水器上被广泛使用。不过在近来的食品“零添加”舆论中,净水器阻垢剂也受到自媒体的质疑。其实,阻垢剂与“零添加”有着本质区别,这是一种张冠李戴的误读误解。
自虾仁“保水剂”使用问题受到舆论关注后,电商平台上不少售卖虾仁的直播间开始打上“不泡水不泡药”“零添加保水剂”等宣传字样。那么,含保水剂的冷冻虾仁真的不能吃吗?
磷元素作为构成生命的必需成分广泛参与膜磷脂、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并在能量传递和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机磷酸盐(Inorganic phosphate,Pi)是细胞摄入磷的主要形式,其胞质内浓度需被严格调控以避免细胞毒性。XPR1作为目前已知唯
在大多数内陆地区,虾仁等水产品需要以冷冻形式运输、贮存和销售。这些被冷冻过的水产品在解冻时,常出现内部水分汁液流失的情况,影响鲜味和口感。因此采用保水处理来让水产品保鲜,就成了通用的做法。
近期,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商家使用复合磷酸盐保鲜虾仁的问题,张家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已完成问题产品排查的基础上,加大对相关水产品开展应急专项抽检工作。……(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今年央视 “3・15” 晚会曝光部分厂家生产的冷冻虾仁存在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的问题,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此消息播出后,众多消费者 “谈磷色变”。然而,食品安全专家建议公众应理性看待这一问题,指出磷酸盐在包括水产品在内的众多食品中天然存在,冷冻虾仁产品检测出含
3月16日下午,@啄木鸟家庭维修 就今年央视“3·15”晚会报道的“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等乱象,再发布整改承诺书,提出六点整改措施:
针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省市场监管局迅速响应,连夜下发清查整治通知,部署各地开展执法行动,依法从严从快处置曝光问题。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舆论风口。“保水虾仁”磷酸盐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让人们的神经又一次紧绷。市场监管部门的迅速行动,让公众对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有了期盼。然而,守护食品安全仅靠媒体曝光和相关部门的突击行动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2024年全球食品磷酸盐市场规模达成26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6%。
央视315晚会揭露了水产加工企业违规超量使用保水剂给虾仁增重的现象,“保水剂”本是为了保持食品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但一些不良商家不仅将其当作牟利手段,还会隐瞒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以下是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行业乱象及涉事企业信息整理,结合事件严重性与社会影响,按领域分类总结如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品难保存,水分易流失,而多聚磷酸盐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品水分流失,保持肉汁的丰富度,进而维持产品的鲜嫩口感和新鲜度。
友们,昨晚的“3·15晚会”都看了吗?我边看边气得拍桌子!从吃进嘴的虾仁,到孩子用的纸尿裤,再到手机里天天弹广告的网贷平台……这些黑心商家简直把消费者当韭菜割!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丧良心的套路,手把手教你避坑,最后还要喊话企业:做人要讲良心啊!
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在生产冷冻虾仁时,违规添加磷酸盐类保水剂,最高添加量达每公斤12.5克,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145%。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些企业刻意隐瞒添加行为,未在食品标签中如实标注添加剂成分。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山东省郯城县一些企业多次被曝光加工生产劣质卫生巾。3月上旬,澎湃新闻记者赴郯城县暗访,某生产厂家透露了可以代加工低劣卫生巾,原料存在荧光剂超标等问题。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一次对消费者信任的冲击,更是一面照妖镜,让无数黑心商家原形毕露。在今年315晚会中,翻新卫生巾和纸尿裤二次销售、“电子签”高利贷、保水虾仁、手机抽奖疯狂敛财等问题被曝光。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桶里青黑色液体中搅拌的正是泡药的虾仁,七两冰还泡了十几个小时的药水,减重之后虾仁只有三两。工人直接说:我们是不吃的,我们都吃新鲜的虾。这也太黑心了。
这场诡异的集体沉默背后,藏着整个直播电商行业正在上演的黑色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