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生”到“生活”,医保纳入创新药让患者重拾生活掌控权
随着新医保目录于今年1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众多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除了“天价救命药”进入医保,对于长期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来说,被纳入医保报销对于患者的意义同样不可估量。
随着新医保目录于今年1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众多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除了“天价救命药”进入医保,对于长期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来说,被纳入医保报销对于患者的意义同样不可估量。
患者男性, 37岁,因胸闷乏力,双下肢水肿1月入院,无明显胸痛、大汗、气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上3楼时胸闷明显,半个月前出现腹胀、食欲缺乏。外院就诊超声示心脏扩大;肝脾肿大、腹水。胸部CT:左下肺炎症、双侧少量胸水;冠脉CTA未见异常。予对症利尿、抗感染治疗症
随着新医保目录于今年1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众多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除了“天价救命药”进入医保,对于长期改善生活质量的药物来说,被纳入医保报销对于患者的意义同样不可估量。
科技无界,但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进程。这里,动点出海将和大家一起回顾上周(2025.05.05-2025.05.11)东南亚地区的科技互联网领域都有哪些事件发生。
对于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当药物治疗无法再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植入便成为非常重要的策略,不仅是延续生命的最后希望,也是改善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很多通过药物治疗感觉效果不佳,或者病情始终反复的患者,经常来到我这里咨询进一步特效的治
据了解,这笔融资由Kurma Partners和Angelini Ventures联合领投,现有投资者EDBI、ClavystBio、Boehringer Ingelheim Venture Fund,以及Highlight Capital、SEEDS Cap
3月22日,百万粉丝博主苗嫂发布动态,全程悲痛向网友哭诉,自己年幼的儿子去世,再也没有儿子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网友和粉丝十分意外。
Naxos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心脏皮肤综合征,特征包括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卷曲毛发(WH)和掌跖角化病(PPK)(图1)。该病首次由Nikos Protonotarios等人在1986年描述,涉及来自希腊纳克索斯岛的9名患者和4个家庭。
近日,关于心源性猝死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什么是心源性猝死?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记者采访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范文娟。
年仅25岁的生命突然定格,旁人听了唏嘘。媒体报道称,死因是过劳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传言称是新冠痊愈后不久饮酒加健身后疑似引发“心肌梗死”。虽然未公布具体死因,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明确的是,这又是一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
患者8年前因血肌酐2.7mg/dl和高血压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此后开始限制蛋白质摄入。入院前3个月出现行走不稳、登楼气促及水肿症状,后进展为平地行走困难。虽予呋塞米10mg/d治疗水肿但未缓解,病情持续进展致轮椅依赖。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产科医学中最常见且致命,也是最容易被误诊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有专家表示,PPCM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的收缩功能障碍,延迟诊断和转诊是导致孕期和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2020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在IUBMB Life(IF3.7001/3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5年后,因图片组内重复,图片与早期论文图片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4月23日,网传某教育培训机构一名员工在办公场所猝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年关于猝死的报道并不少见,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猝死?身体出现哪些信号需要特别注意?
缺血性心肌病是导致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最常见的原因。理论上,通过早期血运重建改善静息血流和血流储备、挽救冬眠心肌,可能在阻止和逆转心室重塑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专家共识》,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前的评估流程、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中风险防范及处
肥厚型心肌病作为一种较为小众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会比普通人更加“肥厚”,发病时可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多种症状,甚至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在北京安贞医院,一位肥厚型心肌病致心衰患者在就诊时无意间提及女儿的试管婴儿经历。杜昕教授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位患者的女儿同样有肥厚型心肌病,但在试管婴儿手术前并未接受遗传筛查,这意味着其外孙有很大的概率遗传。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室壁增厚为突出特征,有些患者首发症状就是猝死。HCM的主要病因是编码肌小节蛋白或肌小节相关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大约60%的HCM患者存在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基因突变。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是HCM最主要的致病基因之
🌟 上中下三册覆盖生理、生化、病理等科目,精准对标大纲!老贺用「真题对照表」+「高频考点图表」把知识点掰开揉碎,连易混淆的“心肌炎vs心肌病”“甲亢vs甲减”都对比得明明白白,背完直接拿分!
近期,阜外医院朱振辉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左心容积与房颤发生有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房颤风险呈负相关,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房颤风险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