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崔寒柏与田小华之争:书法与“字”的本质分野

近日,书法家崔寒柏在抖音直播中对田小华的书法提出“走不出米”的评点,短短一句话掀起轩然大波。田小华在直播间长达数小时的辩解,与崔寒柏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这场争论不仅暴露了两人艺术理念的鸿沟,更折射出当代书法界对“书写”本质的认知分歧——崔寒柏写的是书法,田小华

书法 分野 崔寒柏 米芾 苕溪诗 2025-04-13 23:22  4

米芾书法艺术的历史穿透力与当代价值

本文以北宋书法家米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八面出锋"的笔墨语言、"意趣为上"的创作理念,揭示其书法艺术在技法革新与美学范式两个维度上的突破。研究发现,米芾通过"集古出新"的实践路径,构建起具有辩证精神的书法体系,其"刷字"理论不仅革新了宋代书坛,更形成跨越时

书法艺术 穿透力 米芾 苕溪诗 米芾书法艺术 2025-04-09 14:07  6

米芾自嘲自己是“集古字”,此人却死心塌地学米芾,几可乱真!

书学博士米南宫,在书史上可以说是牛皮哄哄的人物,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他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

米芾 集古字 吴琚 吴皇后 沈传师 2025-04-08 17:01  8

崔田口水战(2):“米芾保卫战”——当毒舌评委撞上传统铁粉

|小编先说几句:1.崔田二人之辩是好事,能让吃瓜群众加深对书法“继承与创新”的理解;2.这种辩论让我想起清代翁方纲与刘墉的“哪一笔像自己”VS “哪一笔像古人”之观点,以及曾翔评田英章不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还有孙晓云与王

崔寒柏 米芾 崔田 崔田口水战 米芾保卫战 2025-04-07 17:05  7

崔寒柏一句:田小华走不出米字 引发网络口水战!

25年的3月20日,崔寒柏在抖音上谈到书法创新话题提到田小华、曹宝麟二人,对田小华的书法作品评价是:走不出米。此句“走不出米”大概意思就是:田小华学米芾的字,学的很好,也很有米芾的味道,毕竟田的作品也入围了几次兰亭奖,圈内人也认可,但是没有创新,一直走不出米芾

网络 崔寒柏 米芾 白蕉 何绍基 2025-04-07 11:01  6

崔田二人到底谁对?回答我

关注到崔老师记得好像是在咸鱼平台看到有崔老师的作品在卖,有的作品吸引到我了,发现比较火,他的楷书并不吸引我,我喜欢的反而是他的小行书,神采确实好,具体笔法出自哪里,以我的认知还看不出来,只是觉得每次看到让人眼睛一亮。去年他出了书,刚开始卖的很贵,等便宜了后面入

和田 书法 崔寒柏 米芾 崔田 2025-04-06 04:53  5

崔寒柏评田小华,错在哪里

崔寒柏先生在论述书法学习时指出学习书法的目的不是复制古人,而是要写出个人风格,他拿田小华举例,认为田小华满足于对米芾的复制,没有自己,永远无法走出米芾的样式,相较之下,同样宗米的曹宝麟已经写出了自己。

书协 崔寒柏 米芾 孙伯翔 曹宝麟 2025-04-05 09:41  6

李跃林:寻找米芾的代笔人

米芾作品系年,基础是四十一岁时改名“黻”为“芾”,时间在元祐六年(翁方纲《米海岳年谱》[1])。改名前后的书迹系年,以徐邦达《古书画过眼录》和曹宝麟《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以下简称《全集》)为集大成者,大率以书写内容、风格为证。然而由于缺少标准系统,结论时有

元符 李跃林 米芾 资政殿 吕惠卿 2025-03-31 16:12  8

米芾《砚史》之六

吾收一青翠叠石,坚响,三层,傍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余,顶复平嵌岩如乱云四垂以覆砚,以水泽顶,则随叶垂珠滴砚心,上有铭识,事见唐庄南杰赋,乃历代所宝也。

砚石 米芾 收藏鉴赏 凤池 砚史 2025-03-31 06:35  9

徐渭仁摹刻米芾英光堂帖

原帖的珍贵与散佚《英光堂帖》为南宋岳珂(岳飞之孙)主持摹刻的米芾书法专帖,收录米芾不同时期的行楷、草书等作品。原刻墨迹母本在南宋后已散失,仅存宋拓孤本第三卷(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被张伯英誉为“摹勒之妙,不减墨迹”。至清代,因原刻罕见且残损,道光时,徐渭仁

米芾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徐渭仁 徐渭仁摹刻 摹刻米芾 2025-03-28 16:3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