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

伏波将军,只此一个!

公元40年,55岁的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主动请缨,率军远征南疆交趾。历经千里跋涉,几度鏖战,公元43 年正月,马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在经历了3年的征讨后,马援胜利了,但是也付出了近半军士伤亡的惨烈代价。

伏波 马援 伏波庙 平夷 梁松 2025-05-31 17:37  6

王阳明也有偶像

明嘉靖七年(1528年),创立了“心学”的儒家宗师王阳明,在广西平思田之乱后身患重病,从南宁府宣化县踏上返乡之途。当船行至郁江乌蛮滩北岸(今广西横州市),王阳明不顾病躯难行,执意上岸郑重拜谒了当地的一座庙。

偶像 王阳明 南流江 马援 北流江 2025-05-25 21:39  9

“马革裹尸” 马援:从少年壮志到东汉砥柱

马援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志向与果敢。在孩童时期,他就对外面的广阔世界充满好奇,时常听长辈讲述边疆的奇闻轶事,心中暗自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到远方闯荡。与同龄孩子不同,马援不爱嬉戏打闹,而是常常独自思考,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有着超出年龄的见解。在学堂读书时,他对儒家经典

砥柱 东汉 马援 西羌 东汉砥柱 2025-05-24 06:10  10

东汉195年历史纵谈二

台阁制就是尚书台制,是后来的尚书省的雏形。尚书台机构是为辅佐君主决策与发号施令的机构。刘秀据此来加强皇权。这一改革,使得当时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的官职虽高,却无实权。

东汉 马援 刘肇 梁贵人 汉章帝 2025-04-25 15:51  10

戴海斌︱“马援铜柱”何以成为“老界确证”——张之洞“以考据施于交涉”之一例

张之洞生平以政治事功著称,本不是学术史上的显要人物。然开府辟官,扬厉中外数十载,至老境侵寻之日,他面对亲故叙说心事,自抉一生之向往所在:“吾生性疏旷,雅不称为外吏,自愿常为京朝官,读书著述以终其身。”(《抱冰堂弟子记》)言之犹有余憾。张之洞去世后不久,尚流亡海

茅岭 张之洞 马援 马援铜柱 邓承修 2025-04-05 13:26  9

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每逢清明,我都会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凝视着那一件件承载着14年抗战烽火记忆的珍贵文物,那些陈列在展柜里的军用水壶、带弹孔的钢盔。那些浸透硝烟的故事如同一盏盏不灭的灯火,凝结着中华儿女面对强敌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视死如归的力量,照亮着民族精神的

乌斯 赵尚志 杨靖宇将军 马援 乌斯浑河 2025-04-04 02:19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