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戏背后的翻译力量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是中国同西方交往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时刻之一。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沈艾娣的《翻译的危险》,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是中国同西方交往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时刻之一。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沈艾娣的《翻译的危险》,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认为晚年被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曾经向身边的人说过这句话:“中国是沉睡的巨人,当她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这句话似乎给不少国人带来过慰藉与自豪,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中,进而能够寻求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是中国同西方交往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时刻之一。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沈艾娣的《翻译的危险》,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
马可·波罗笔下的"契丹神话"与欧洲骑士团在叙利亚遭遇蒙古大军的恐怖记忆交织,形成早期"东方威胁论"原型。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托德西利亚斯诏书》,将中国列为"未被基督征服的异教文明",埋下文明等级论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