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

王开佐|清明节: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近年来,网络空间里涌现出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新奇说法”,诸如“清明节前后不宜问好”“70 岁以上老人不应参与扫墓”等观点,一时间引发广泛热议。对此,全国妇联副主席、历史民俗领域的权威专家蒙曼教授明确发声,指出此类说法系近几年无端兴起的误传,甚至带有恶作剧性质。

创新 平衡 传统习俗 清明节 蒙曼 2025-04-07 21:21  3

清明节祭祖:传承孝道,还有没有必要烧冥币、烧钱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人们总会带着虔诚与哀思,踏上祭祖上坟的路途。这一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孝道文化,是连接生者与逝者情感的重要纽带。然而,在传承孝道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烧冥币、烧钱粮等行为是否仍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在容易引发

孝道 传统习俗 清明节 冥币 孝道文化 2025-04-07 05:30  2

为什么人死后要停在堂屋中间

在许多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将逝者的遗体停放在堂屋中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这一习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情感因素,它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死亡、生命和家族观念的认知与态度。

传统习俗 死后 遗体 丧葬 丧葬习俗 2025-02-18 18:05  4

吃青团、做艾灸,清明节这些传统习俗并非人人适宜

清明时节,不少地方有吃青团、做艾灸的民俗。“青团是用鲜嫩的艾草汁加上糯米粉,再包裹馅料后蒸制而成的一种美食,确实很美味,但是它也存在比较黏腻、高糖、高脂、不好消化的特点,老人、小孩以及患有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和脾胃虚弱的人群,建议他们谨慎食用。”4月3日,中国

艾灸 传统习俗 青团 清明节 百会穴 2025-04-03 21:19  3

今年清明节不一般,60年一遇,哪天上坟更吉利?了解下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今年的清明节尤为特殊,被誉为“60年一遇”,这一说法源于天文学上的闰月现象与清明节日期的巧合。通常情况下,清明节落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但由于农历

墓地 传统习俗 清明节 闰月 纸钱 2025-04-03 16:34  4

清明绘纸鸢,普法润童心

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法治知识,近日,慈溪市司法局坎墩司法所联合三四灶村委在坎墩街道青庭花园组织开展了“清明绘纸鸢,普法润童心”清明节主题普法活动。将传统习俗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体验节日文化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

传统习俗 清明 慈溪市 坎墩 坎墩街道 2025-04-03 14:32  6

清明节,每个中国人都该了解的传统习俗

清明:慎终追远,传承千年的文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至清明,杜牧笔下这如诗的场景,便悄然在我们心底铺陈开来。细密的雨丝,丝丝缕缕,恰似我们对逝去亲人那剪不断的思念,轻柔却有力地牵出了这个满含深情与厚重文化的节日

传统习俗 清明 清明节 晋文公 介子推 2025-04-03 10:56  5

并非迷信!明日三月初三,3事别犯了忌讳:1不晚、3不早、4要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三月初三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民俗风情的特殊日子。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蕴含了诸多生活智慧与禁忌。明日便是三月初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有些传统习俗与忌讳值得我们注意,它们并非迷信,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生活智慧的体现。本文将详细阐

传统习俗 荠菜 煮鸡蛋 荠菜花 荠菜煮鸡蛋 2025-03-30 15:30  6

双春清明话上坟:破解上坟迷思,探寻传统习俗与时代的平衡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那如丝如缕的细雨,恰似一条绵延无尽的思念纽带,悠悠勾起人们对先人的无尽追思。在华夏儿女的精神传承中,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习俗,宛如一棵饱经岁月沧桑的古树,根须深深扎进文化的土壤,历经千年而枝繁叶茂。

迷思 传统习俗 清明 双春 双春清明 2025-03-29 19:02  5

“发不发,二月看廿八”,今日二月廿八,有啥讲究?有哪三不做?

“发不发,二月看廿八”---这句农谚流传已久,它不仅是一句简单的俗语,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深刻洞察的结晶。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的根基,天气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收成的丰歉。二月廿八这一天的天气状况,被古人视为预测未来气候走势的关键。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那么接下

传统习俗 农谚 廿八 酒酿汤圆 蒜泥白肉 2025-03-27 12:5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