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38.1!华理校友许秋成,一作发表Nature Nanotechnology!
CO₂电解技术可将工业排放的CO₂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CO),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基于膜电极组件(MEA)的电解装置因其高电流密度(>1 A cm⁻²)和长稳定性(>3000小时)展现出工业化潜力。然而,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仍是关键挑战,其降解
naturenanotechnology 华理 秋成 华理校 2025-05-06 15:36 3
CO₂电解技术可将工业排放的CO₂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CO),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基于膜电极组件(MEA)的电解装置因其高电流密度(>1 A cm⁻²)和长稳定性(>3000小时)展现出工业化潜力。然而,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仍是关键挑战,其降解
naturenanotechnology 华理 秋成 华理校 2025-05-06 15:36 3
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TSCs)因其高理论效率(>40%)和低成本制备工艺成为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宽禁带(WBG)钙钛矿因溴掺杂导致的结晶不均、相分离及高缺陷密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面积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窄禁带钙钛矿的优化,对WBG体系
wbg 武汉大学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5-04-23 19:10 5
2025年1月23日,电池大佬王春生教授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关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突破性研究,通过在固态电解质表面设计致密的LiF–LixPyOzFi层,抑制了锂枝晶生长并缓解了SSE的还原反应,显著提升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电循
naturenanotechnology 王春生 nanot 2025-04-10 22:44 5
全固态电池(ASSBs)由高镍层状正极活性材料(CAMs)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组成,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下一代电池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然而,由于正极材料与电解质界面处的表面降解以及正极材料严重的晶格体积变化,导致容量快速衰减,进而引发正极材料内部颗粒隔离和
电池 naturenanotechnology na 王春生 2025-04-09 10:58 4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可再生生物柴油的生产预计每年将产生600万吨甘油(GLY)作为副产品。过剩的GLY对生态系统和绿色经济构成了重大挑战,使GLY升级为增值GLY衍生物势在必行。在GLY的C2和C3氧化产物中,羟基乙
深圳大学 naturenanotechnology 扬州大学 2025-04-01 23:50 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在重型车辆应用中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显著的可扩展性优势。重型车辆的不同驾驶行为和运行条件对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效率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要求。
哈佛 naturenanotechnology nanote 2025-03-31 15:52 8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应用中具有相当大的可扩展性优势。重型车辆的不同驾驶行为和操作条件对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效率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
naturenanotechnology 黄昱 nanote 2025-03-25 18:06 8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黄昱教授与段镶锋教授堪称学术界令人称羡的"科研伉俪"。作为各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各有所长,更通过跨学科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两位教授在其交叉研究领域共同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Nature正刊及其子
naturenanotechnology nanotechn 2025-03-25 13:01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刘进勋教授、王恒伟副研究员等人发现,通过选择性地将高度分散的FeOx构建在四方氧化锆负载的超细筏状Rh团簇上,可以实现FeOx-Rh-ZrO2双界面的原子紧密组装,从而实现合成气到乙醇的高效串联转化。在CO转化率高达51%的情况下,
界面 c9 催化剂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5-03-20 18:04 9
选择性生产有价值的甘油化学品,如甘油(作为重要的化学中间体),由于C-C键的容易裂解和多种反应途径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重大挑战。这一挑战在甘油的电氧化中更为严峻,这需要开发理想的电催化剂。
宁波 naturenanotechnology 副所长 na 2025-03-19 10:12 8
电化学一氧化碳还原反应(CORR)在可持续生产高价值多碳产品(如醋酸盐)方面吸引了大量研究兴趣。然而,目前大多数 CORR 催化剂都表现出醋酸电流密度低、寿命短和醋酸选择性有限等问题。
厦门大学 nano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5-03-18 15:48 10
还原应激,作为对细胞内抗氧化物质(如NAD(P)H和GSH)的过度积累的反应,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关于还原应激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理状态中的作用。ENMs通过模仿天
院士 苏州大学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5-02-25 00:32 10
近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路建明研究员、山西大学Zheng Vitto Han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彭波教授合作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erroelectricity with concomitant C
naturenanotechnology 异质结 二维异质结 2025-02-05 15:43 11
Multivalent-effect immobilization of reduced-dimensional perovskites for efficient and spectrally stable deep-blue light-emitting
吉林大学 nano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5-02-03 20:22 12
癌症疫苗是引发癌症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潜在免疫治疗策略,但目前开发的基于癌细胞的疫苗(如裂解物、外泌体和肿瘤微泡)在免疫原性和抗原呈递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相比之下,自噬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抗原载体,能够隔离多种肿瘤抗原和免疫刺激因子,其大小适合抗原呈递细胞的吞噬,并能有
中科大 naturenanotechnology 自噬体 2025-01-04 07:55 15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进步需要在固态电解质(SSE)方面取得突破,以抑制在高电流密度和高容量(>3 mAh cm-2)下的锂枝晶生长,并在晶体结构、离子电导率和刚性等方面实现创新。
院士 naturenanotechnology 孙学良 2024-11-28 17:46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刘进勋教授、王恒伟副研究员等人发现,通过选择性地将高度分散的FeOx构建在四方氧化锆负载的超细筏状Rh团簇上,可以实现FeOx-Rh-ZrO2双界面的原子紧密组装,从而实现合成气到乙醇的高效串联转化。在CO转化率高达51%的情况下,
界面 催化剂 naturenanotechnology 2024-11-26 18: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