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明代书法巨擘的艺术之路与永恒影响 兼论其书法风格的传承与突破
在中国明代书法史上,祝允明,又名祝枝山(1460—1527)无疑是一座丰碑。他以狂草的巅峰造诣与楷书的典雅格调,重塑了明代书坛的审美范式,亦为后世书法艺术的突破性发展埋下火种。作为苏州乡贤金思宇教授将从祝允明艺术之路、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四个维度,
在中国明代书法史上,祝允明,又名祝枝山(1460—1527)无疑是一座丰碑。他以狂草的巅峰造诣与楷书的典雅格调,重塑了明代书坛的审美范式,亦为后世书法艺术的突破性发展埋下火种。作为苏州乡贤金思宇教授将从祝允明艺术之路、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四个维度,
在中国明代书法史上,祝允明,又名祝枝山(1460—1527)无疑是一座丰碑。他以狂草的巅峰造诣与楷书的典雅格调,重塑了明代书坛的审美范式,亦为后世书法艺术的突破性发展埋下火种。作为苏州乡贤金思宇教授将从祝允明艺术之路、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四个维度,
“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不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唐人帖也。”
明中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活跃,文化氛围浓厚,大批文人投入对书法的研习。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吴中一振,腕指神助,鸾虬奋舞,为世珍美,而它方遂绝响矣。』此一时期书法名家层出不穷,形成了以祝枝山、文徵明、王宠、陈淳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在取
66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北宋词人和文学家。1005年赐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迁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宋仁宗即位后,入崇政殿讲学。此后,参与编修《真宗实录》,授礼部侍郎,知审官院,累迁枢密副使,授刑部侍郎。此后,出知应天府,历任御史中丞
书札,是古代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古人的书法艺术、窥见古人的笔法,还能切实感觉到他们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书法家也是人,也要每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事情。
瘗鹤铭书极冲淡之趣,鲁直学之,颇得其疏秀处,如登览诸刻,直超长公而上之。若草书,则学藏真而不至误藏真者也。米南宫论书甚刻,父子一师褚河南,至谓河南非欧、虞所能比肩,则过矣。
释文: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枝山)
戊申春雨书寓所壁 明 · 顾清七言律诗去年秋旱深忧稼,今岁春霖复损苗。圣主不应天有谴,清时宁许物为妖。浸淫便恐鱼生釜,漂泊谁将蚁渡桥。江上舍前泥一尺,掩书终夕听飘萧。春雨(同上)七言律诗麦苗侵垄黍含滋,微雨东来似有期。凉拂画楼分迥野,润兼红杏点清池。丰穰竟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