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古拙与灵动之美——王宠小楷书法《孝女曹娥碑》高清完整版
王宠,号雅宜山人,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其科举屡试不第,艺术成就卓然,八次应试未中后隐居于石湖、楞伽山,潜心诗文书画,形成疏淡空灵的艺术风格。
王宠,号雅宜山人,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三家”。其科举屡试不第,艺术成就卓然,八次应试未中后隐居于石湖、楞伽山,潜心诗文书画,形成疏淡空灵的艺术风格。
明中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活跃,文化氛围浓厚,大批文人投入对书法的研习。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吴中一振,腕指神助,鸾虬奋舞,为世珍美,而它方遂绝响矣。』此一时期书法名家层出不穷,形成了以祝枝山、文徵明、王宠、陈淳为代表的『吴门书派』。在取
书札,是古代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欣赏古人的书法艺术、窥见古人的笔法,还能切实感觉到他们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书法家也是人,也要每天焦头烂额地处理各种事情。
身处乱世,他明哲保身,与相互对立的不同门派皆保持着良好关系,他大概总是竭力做到无一语触时忌、无一事惹人怨。杨凝式于五代乱世,充当了一个不倒翁,但其内心备受煎熬,于书法中流露,故而杨风子的书法尽显性情。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宜”。长洲(今苏州吴县)人。他是一个极有才气的书家,可惜一生仕途不佳,八次应试,皆不第,仅以邑绪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享年仅39岁。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各大微信群和微信好友之间相互传递“清明前后不问好”的奇谈怪论。而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就是祭祀,踏青等内容,“清明前后不问好”搅得人们无心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