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高深莫测!
中微公司不仅是大陆第一家进入台积电5nm产线的供应商,在刻蚀设备领域还具备和设备一哥北方华创掰手腕的底气。
中微公司不仅是大陆第一家进入台积电5nm产线的供应商,在刻蚀设备领域还具备和设备一哥北方华创掰手腕的底气。
2025年全球经济欲振乏力,国内经济风生水起科技自主可控已成必经之路。从软件到芯片,从AI人工智能到设备更新,“卡脖子”项目被逐个击破,困境变机遇,危机成转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科技突围战中,一批低调科技企业凭借高研发投入、惊人利润率和海量订单储备,悄然成为行业
英国科学、创新与技术部(DSIT)公布新的科研资助标准,允许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为关键科研领域提供十年期稳定资金,重点支持量子计算、抗微生物耐药性等需长期攻关的技术研发,并覆盖大型科研设施建设。新标准围绕四大方向:基础设施维护、高端人才培育、国际科研合作及产业协
芯片制造设备行业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有高技术壁垒和资本密集特性,涵盖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目前我国芯片制造设备迎来高速增长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榜单中,北方华创以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全环节覆盖能力位居榜首,中微公司凭借5nm刻蚀机量产稳居第二,
经过20年的科研攻坚,DirectDrive等离子刻蚀技术有望彻底改变芯片制造行业。作为业界首个固态等离子刻蚀技术,DirectDrive通过更高效、更精确的等离子体生成方式,带来了比传统技术快100倍的响应速度,从而在半导体生产中大大减少了图案缺陷,推动了芯
芯片 等离子体 刻蚀 蚀刻机 directdrive 2025-05-19 07:31 5
进入2025年,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AI算力需求爆发,芯片的需求量也是水涨船高。叠加行业上行周期的影响,全球半导体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从4187万到56.21亿,十年时间翻了134倍,北方华创不仅成了A股半导体产业最能赚钱的企业,也是整个A股市场过去十年利润增幅最高的企业。
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根基与先导力量,具有技术壁垒森严、研发周期漫长、客户验证门槛高等显著特征。近年来,随着国产设备企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的持续突破,叠加进口设备成本大幅攀升(增加50%以上),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迎来加速契机。
2020年7月6日公告披露: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参与投资设立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专项投资于普通合伙人指定的单一科创板战略配售项目。2020 年 6 月 9 日,公司与参与各方签订了《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本次投资
在国家战略驱动与技术创新突破的双重催化下,半导体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政策端,《中国制造2025》持续强化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大基金三期聚焦设备、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市场端,AI算力、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催生海量芯片需求。国产替代逻辑加速兑现,
半导体设备行业,前道工艺设备用于晶圆制造,含光刻机等;后道工艺设备用于封装测试,含分选机等。晶圆制造设备占比高,薄膜沉积、光刻、刻蚀设备合计份额超60%。
2024 年北方华创凭借核心设备技术突破与市场强势扩张,以 56.21 亿元归母净利润超越中芯国际,登顶 A 股半导体盈利榜首。其在产业链协同、应对挑战等方面积极布局,有望持续引领行业新生态。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创新高,中国大陆投资持续加大。根据SEMI数据,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从区域来看,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仍然是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前三大市场,2024年全球份额分别为42.3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结构性复苏,据国际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将反弹15%至970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在政策强力驱动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家通过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政策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叠加AI、新能源车、5G等新兴领域需
CMP抛光后需立即进行系统化清洗,以去除抛光液和微粒残留。典型流程包括预清洗→主清洗→后处理/干燥。预清洗阶段主要以DI水冲洗和/或使用表面活性剂或碱性清洗液,初步去除大颗粒和有机污染物。
2020年7月6日公告披露: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参与投资设立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专项投资于普通合伙人指定的单一科创板战略配售项目。2020 年 6 月 9 日,公司与参与各方签订了《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本次投资
2025年4月28日,北方华创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归属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长44.17%;扣非净利润55.70亿元,同比增长55.53%。尽管公司在半导体装备、真空及新能源装备、精密电子元器
近年来,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如中微公司,凭借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逐渐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了行业内的一股新兴力量。
4月17日晚间,中微公司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达90.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刻蚀设备贡献超72亿元,同比增长54.7%。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9.5%至16.2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增长16.5%至13.9亿元,仍凸显其主营业务的韧性。这一业绩波动折射
2025 年 4 月 18 日,上海中微电子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中微半导体创办人、董事长兼执行长尹志尧已放弃美籍,恢复中国籍。尹志尧是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曾任职美商应材(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和英特尔工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