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I最新综述丨脂质纳米颗粒如何重塑癌症治疗?
癌症治疗正经历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传统化疗因毒性强、靶向性差等问题正面临诸多挑战,而脂质纳米颗粒(LBNPs)凭借其精准的“智能投递”能力,成为突破困局的关键。
癌症治疗正经历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传统化疗因毒性强、靶向性差等问题正面临诸多挑战,而脂质纳米颗粒(LBNPs)凭借其精准的“智能投递”能力,成为突破困局的关键。
精准递送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理想的递送系统能够将活性物质特异性地传递到目标区域,提高其效率,同时减少对非目标区域的影响。近年来,DSPE-PEG2000-Mannose(磷脂聚乙二醇甘露糖,M40903,AbMole)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脱颖而
“ 利用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实现了非晶态纳米颗粒的原位纳米破碎和快速熔淬。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性能,还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制造方法,适用于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制造,拓宽了增材制造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应用范围。”
地球上充斥着数以万亿计的微型和纳米级塑料颗粒,有些甚至比病毒还小,小到足以干扰细胞功能,甚至改变DNA。研究人员在他们研究的几乎所有环境中都发现了这些颗粒,从南极雪到人类血液。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王健君研究团队近些年在冰晶形成分子机制研究及控冰新材料的创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Nature2019, 576, 437-441;PNAS2016, 51, 14739-14744;PNAS2017, 114, 1
DMG-PEG-Cyanine7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标记纳米颗粒。
分子量:0.4k,0.6k,1k,2k,3.4k,5k,10k(可定制)
最近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新研究,母乳蛋白质可能是帮助实现此愿望的关键因素。论文发表在《释放控制》(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期刊。以色列理工学院化
由身体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引发的炎症,是迈向愈合的富有成效的一步。然而,持续的炎症是一种失调的反应,可能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疾病状态。
在生命科学与医学的交叉领域,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联一直是科研的热点。我们都知道,饮食对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日常饮食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成分,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到各类微量元素,这些成分进入肠道后,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其过程
根据3D科学谷的技术洞察,碳化物和纳米颗粒对不锈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可以显著改善某些性能,如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碳化物和纳米颗粒作为硬质相,能够显著提高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这些硬质相可以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增强材料的强度,但也可能对耐蚀性和加工性产生不利影
液液界面作为分子组装平台具有高度可控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实现精确的分子排列和组装,为构建复杂功能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其中,一部分由纳米颗粒和配体组成的界面组装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将改变其物理化学状态,从而引起界面在宏观上进行堵塞-未堵塞的动态状态转变。研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一种称为A3偶联反应的化学方法,开发了一种创新技术,用于优化递送mRNA的脂质纳米颗粒(LNP)。A3偶联指的是胺-醛-炔三组分反应,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反应实现了基于炔丙胺的离子化脂质的快速迭代优化。由这种离子化脂质自组装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