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沣河两岸发展好了,才能让西安重回世界的中心
第一次赴沣河进行田野调查时,李栋衔命而来。而后十年,他与调研组奔走于山川河流与故纸之间,撷取历史中隐秘的回声,于2024年完成了45万字的作品《沣河时代:重返世界中心的城市历史与愿景》(以下简称《沣河时代》)。
第一次赴沣河进行田野调查时,李栋衔命而来。而后十年,他与调研组奔走于山川河流与故纸之间,撷取历史中隐秘的回声,于2024年完成了45万字的作品《沣河时代:重返世界中心的城市历史与愿景》(以下简称《沣河时代》)。
踏入公园,穿过大气的阙楼,清澈的湖水便映入眼帘,野鸭在水中自在游弋。不想散步的话,带娃家庭可以前往主题乐园,水上充气城堡、卡丁车、碰碰车等游乐项目,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公园的健身园区也十分受欢迎,各类健身区域通过智慧健身步道串联,运动的同时还能欣赏公园美景,
芳菲四月,墨香盈城。在2025年“西安读书月”期间,西咸新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的百余场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共沐书香。从沣河畔的露营共读到社区里的旧书换蔬,从银龄老人的经典诵读到亲子家庭的绘本演绎,文明实践正以淡淡书香浸润万千心灵。
当大众还在为短视频平台的“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津津乐道时,微短剧已悄然掀起一场全民叙事革命。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突破6.62亿人,半年增长率高达14.8%;微
1915年冬,金寨县斑竹园方家上湾的石匠方老汉家中,诞生了一个后来震动山河的名字——方升普。9岁入私塾,12岁丧父,少年方升普不得不扛起放羊鞭,在寒风中啃食命运的苦涩。1929年的立夏时节,斑竹园的红旗刺破天际,14岁的方升普扔掉羊鞭,戴上儿童团红袖章,带领小
作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赛事,西咸新区半程马拉松赛,自2023年首次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并且每年都会吸引大量跑者和观众参与。
2022年,景峰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结束了二十几年的“沪漂”生活,从上海运回十几卡车影视道具,落脚陕西西咸新区。彼时,疫情冲击下的影视寒冬让他们陷入迷茫,而西安蓬勃发展的微短剧产业,成了他们的“新剧本”。两年后,他们利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马王街道废弃纺纱厂打造的“
在沣河边的西咸新区微短剧拍摄基地,工作人员摆放历史道具,为拍摄搭建场景。古装演员利用间隙对台词、讨论角色。导演盯着监视器,与摄影团队挑选拍摄角度。打光师调试灯光。随着 “开拍” 指令下达,演员迅速入戏,一场古代短剧开始拍摄。这样的场景在西咸新区经常出现,孕育了
号称西咸“小横店”的影视拍摄地,这里既有《长歌行》中巍峨的仿古城门,也有悬疑剧《沉默的证明》的现代都市布景。
“上面是天,深蓝明净。下面是草场,一碧万顷。森林在右边浩荡,群山在左边起伏,身边河流淙淙,奔流不息······”
“别拉我!我要把这里'安利'给所有人!”“现实版‘盗梦空间’!刚从‘皇宫’出来,转头迈进‘霸总办公室’,一步一景,太神奇了!”“原来爆款动漫的后期制作人员就在身边!”“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毕业后的样子。”……
“真的好看。”“太震撼了!”前不久,一场“沉浸式”演出一度跃升成人们在西安旅游的“心头好”,靳东等众多国家级演员在采访中纷纷点赞评论,它就是《赳赳大秦》。
“诗经里的风来不及追……我们不期而遇在十里沣河......”,还记得这首朗朗上口的民谣小调吗?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加快推进“十里沣河”文旅带建设,积极促进文旅消费,延展出各种沉浸式体验新场景,这条10公里文旅“长廊”有了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