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近期,丰田宣布,他们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已获日本政府生产许可,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初期规模较小,但预计2027-2028年产能将大幅提升,2030年后实现每年9GWh的大规模生产。核心优势包括:
近期,丰田宣布,他们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已获日本政府生产许可,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初期规模较小,但预计2027-2028年产能将大幅提升,2030年后实现每年9GWh的大规模生产。核心优势包括:
据了解,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该款固态电池在针刺及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其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
然而,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技术革新与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若此时匆忙购车,极有可能面临“买完即过时”的尴尬局面。
固态电池是一种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其核心突破在于彻底消除液态电池的易燃易爆风险,同时通过适配高比能正负极材料(如锂金属负极、富锂锰基正极),将能量密度提升至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3倍(典型值300-500Wh/kg)。其原理是通过固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25年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6%,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尽管库存预警指数仍位
3月20日,北汽福田首款半固态电池卡车搭载福田爱易科的祥菱Q正式发布。时代汽车微车技术中心主任李相帅表示:祥菱Q搭载福田自主研发的40.18kWh和50.23kWh两款半固态电池,重点打造长寿命、高安全、补能快三个核心竞争力。
自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液态电解质一直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液态电解质由有机溶剂(如EC/DMC)和锂盐(如LiPF6)组成,承担着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任务。然而,这种设计存在致命缺陷:易燃性、锂枝晶风险以及能量密度瓶颈。液态电解质在高温或碰撞中易泄漏并引发燃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随着全球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固态电池成为目前既定的方向,吸引到了众多玩家的目光,但固态电池想要商用还需时间,最早可能要等到2027年。而这段空白时间,让半固态电池成为当前最佳的动力电池选择。
一块电池就相当于一个夹心饼干,正负两极就是两端的饼干,无论是固态电池还是液态电池在这一点上差别都不大,区别最大的地方在于里面的夹心。目前常见的液态电池夹心通常是流动的电解液,正常情况下感受不到什么异样,但只要遇上猛烈的碰撞、或者外界温度过高,它就很容易发生自燃
当千年瓷都邂逅智能制造的前沿科技,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3月20日,在福田汽车景德镇工厂的数字化车间里,时代汽车以一场科技与智造的视觉盛宴,宣告其首款半固态电池卡车——搭载福田爱易科的祥菱Q正式发布。这场以“智启新程·电驱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通过云端直播向
当千年瓷都邂逅智能制造的前沿科技,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3月20日,在福田汽车景德镇工厂的数字化车间里,时代汽车以一场科技与智造的视觉盛宴,宣告其首款半固态电池卡车——搭载福田爱易科的祥菱Q正式发布。这场以“智启新程·电驱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发布会,通过云端直播向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的积极信号持续聚积,结合2025年固态电池行业的重要催化来看,我们认为2025年是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推出并逐步放量,全固态技术路线逐步明晰并收敛的重要年份。我们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42.6GWh,2024-2030年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始终是用户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攀升,技术迭代也在不断推动行业变革。虽然液态锂电池技术已趋成熟,但传统液态锂电池在续航衰减、
2月份,比亚迪、长安、一汽等主机厂纷纷宣布: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示范装车。这一“电动车终极技术”,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争夺的战略高地。
固态是锂电池的核心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是重要的新质生产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约为1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这一增长趋势不仅源于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电速度等方面的优势,更在
半固态电池主要变化在电解液,是全固态技术成熟前的折中尝试。依据电解液质量含量不同,电池可细分为液态(25wt%) 、半固态(5-10wt%)、准固态(0-5wt%)和全固态(0wt%)四大类。由于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技术难度大,短期难以解决,半固态理念在中国率先
除了这些外,vivo S20系列凭借半固态电池技术,经受住了-20°C的极寒环境考验,在这种环境下甚至可以播放18小时长视频,录制6.7小时超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