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4天宅家更安全!因为末伏马上收尾了,健康防护不能落下
每年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不是三伏天的中伏酷热,而是末伏那几天看似温和却暗藏凶险的“回马枪”天气。气温依旧高,湿度仍不减,空调停不得、冷饮戒不掉,等人反应过来时,身体已经悄悄吃了亏。
每年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不是三伏天的中伏酷热,而是末伏那几天看似温和却暗藏凶险的“回马枪”天气。气温依旧高,湿度仍不减,空调停不得、冷饮戒不掉,等人反应过来时,身体已经悄悄吃了亏。
秋天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季节。表面上看,天高气爽、风清云淡,似乎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段,但从呼吸系统的角度看,它其实带着一丝危险的锋芒。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空气湿度迅速下降,植物的花粉和尘螨活动增强,这些看不见的变化往往是肺部疾病滋生的温床。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联合“健康指南针”公益项目单位、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新京报社等推出,专为更年期女性量身打造的科普指南——我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8月8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2025年7月29日,北京协和医院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思政实践”首期课程正式开班。北京协和医院充分发挥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与清华大学结对开发特色思政实践课程,迎来首支清华思政实践小队。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出席开班仪式并讲
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一项大数据分析,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半年内刚刚做出“健康选择”。这并不是“健康管理的反噬”,而是我们对健康理解的片面。
日前,在“2025人民好医生妇幼健康科普行动”阶段性总结交流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甄璟然教授就妇幼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行动特点及医生参与科普的意义接受了记者采访,并进行深入分享。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的监测和防控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焦点。自2023年1月8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解除了非药物性干预(NPI)措施,而这些NPI措施在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
202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眩晕晕厥论坛将于每周三中午12点定期举办。敬请关注我们的节目,一起守护亿万心脑健康,共筑健康中国!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全面加速,人口结构变动给中国的总体健康水平、国民疾病谱和死亡质量带来极大的挑战。缓和医疗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慢性病、肿瘤等重大疾病负担的必然选择。缓和医疗的意义在于能够关注罹患各种疾病的人经历的痛苦,并正视死亡,有能力聚焦于死亡这个事实,用
眼底病 (OFD) 相关视力损害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 22 亿人患有视力损害或失明,其中中国有 5500 万人,眼底病患者占所有失明病例的一半以上。预计到 2050 年,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增长,失明人数可能会增加两倍,这可能会严重降
2025年6月12日16:00-17:00,特邀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罡医生,做客《约吧大医生》直播间,给大家科普关于肾脏疾病的热门话题,本期会谈到的具体内容详见下方海报。
眼底病(OFD)相关视力损害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超过 22 亿人患有视力损害或失明,其中中国有 5500 万人,眼底病患者占所有失明病例的一半以上。预计到 2050 年,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增长,失明人数可能会增加两倍,这可能会严重降低生
(文章是一个单独的故事,故事都是完结篇,没有连载,来源于生活,有艺术加工成分,部分情节均属虚构,请勿较真,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本文采用的第一人称书写,故事中人物姓名都是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中ERAS理念的不断普及及深入人心,麻醉医生成为围术期管理的最重要成员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围术期医生”。术前或术后采取合适的区域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已经成为ERAS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区域神经阻滞的技术和方法日渐成熟和丰富,现
在中国消费市场,品牌背书一直是产品定位和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医疗健康相关领域,权威机构的品牌价值往往被视为质量和专业性的象征。多年来,"协和"作为中国医学殿堂级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着特殊地位。无论是药品、医疗器械还是功效护肤品,只要冠以"协和"之名
2010年创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已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 Scopus 和 DOAJ 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科技
周光霁,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著名皮肤病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获北京协和医院杰出贡献奖。
"减肥难,难于上青天"——许多中年人都有这样的感慨。眼看着年轻时的好身材逐渐被赘肉取代,不少人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节食饿肚子、疯狂健身、吃减肥药...结果往往是"减了反弹,反弹更胖"。
张阿姨却不以为然:"我这年纪,胖点不是挺好的嘛?万一生病了还有肉吃呢!"医生告诉她,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多项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适当保持较低的体重,反而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5 月16日,一则来自四川省的《四川省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试行)》(简称“十禁令”)震动了医疗界[1]。文件刚一发布,便引得舆论沸然——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忧心忡忡。而在这喧嚣背后,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浮出水面:当医疗科普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