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之香薷
“梅子黄时雨又晴,春衫未脱暑犹轻。”春夏之交,天气暑中夹湿,过度贪凉饮冷,容易被暑邪与寒邪侵袭,诱发暑病。中医理论认为,暑病分阳暑和阴暑,前者多指因高热、暴晒导致的中暑,治疗可用仁丹或白虎汤等,后者则常见夏季受凉诱发的感冒,治疗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等,故有“
“梅子黄时雨又晴,春衫未脱暑犹轻。”春夏之交,天气暑中夹湿,过度贪凉饮冷,容易被暑邪与寒邪侵袭,诱发暑病。中医理论认为,暑病分阳暑和阴暑,前者多指因高热、暴晒导致的中暑,治疗可用仁丹或白虎汤等,后者则常见夏季受凉诱发的感冒,治疗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等,故有“
香薷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苏颂曰:香薷"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寿春(安徽寿县)及新安(浙江淳安县)皆有之"。曰:"香薷生山野间,荆湖(湖北、湖南)南北,二川皆有之,汴洛作圃种之,暑月亦作疏菜。叶如茵陈,花茸紫,连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
冬天呼吸道疾病高发期,99%的感染是甲流!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流感病毒阳性率正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且以A(H1N1)pdm09亚型为主。
岳阳市中医医院专家提醒,大寒时节寒冷且干燥,也是由“冬藏”到“春生”的转折点。天气时寒时暖,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养阳滋阴、舒筋通络,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疾病,许多人对其不以为意,结合经验随意买一些感冒药吃。然而,感冒并非单一类型,其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较为常见,很多人不清楚两者的区别,可能导致用药不准确。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反之则雪上加霜,越吃越重。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提示大寒之后三个身体部位要注意保暖,谨防风寒入侵。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中医对感冒的两种分类。这两种感冒虽然都属于感冒范畴,但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却有所不同。那么,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患者身上会有哪些常见表现呢?
小寒,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小寒入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终于来了。 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该冷总归要冷,天气冷,我们才会感觉到温暖的可贵与幸福。只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寒邪伤害阳气,保暖就是对寒冬最好的敬意!
过去春季入夏,褥子撤的太快了,或者刚入秋时候,褥子铺的太迟了,每年一不小心就落枕了。
《月大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此时节天气更冷,阴气最盛。古人认为大雪到冬至15天里,阴气逐渐到达最高点,在冬至的时候转化成初生的阳气,冬至一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