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乳“献”丨第083期: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物理相互作用形成促癌信号枢纽驱动乳腺癌恶性进展
中性粒细胞在乳腺早期发育阶段短暂出现,并在晚期癌变阶段与肿瘤细胞形成物理相互作用。中性粒细胞异质性分析揭示其转录状态与年龄及癌变进程密切相关。
中性粒细胞在乳腺早期发育阶段短暂出现,并在晚期癌变阶段与肿瘤细胞形成物理相互作用。中性粒细胞异质性分析揭示其转录状态与年龄及癌变进程密切相关。
很多人以为血常规就是简单地抽个血、走个过场,结果单子一拿,发现一堆红色箭头上上下下,看得直犯晕。其实,血常规报告上的5个关键指标,就像五个忠诚的哨兵,守护着我们身体的内外战场。只要它们都“在线”,身体这座堡垒才算是真正稳如泰山。
真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自主性、克隆性增殖导致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升高(成人>7.5×10⁹/L),属于原发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范畴。其核心特征为:
急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呼吸科门诊常见病症,门诊医师需快速完成感染识别、病情判断、检查完善及治疗方案制定。其中,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是诊疗关键,二者在临床经过和治疗措施上差异显著,早期精准甄别有助于合理治疗、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保障医疗安全。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可能最终会引起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企。同时,抗血栓治疗具有导致出血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并且在预防血栓方面效果堪忧【1,2】。近年来,炎症和血栓形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过程在生理学上,被称为“
周翔, 刘睿涵, 刘昱彤, 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 30(1): 52-56.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5.01.009.
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均存在性别二态性,主要表现为男性的肿瘤发病率和致死率高于女性。尽管性激素、性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的差异被认为是潜在原因,但决定肿瘤性别差异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对肿瘤免疫的调控以及肿瘤
肛瘘的形成源于直肠及肛周间隙遭受感染、损伤等病理作用,进而产生与肛门周围皮肤相连通的异常瘘道,这一病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酒精性肝炎(AH)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肝病之一,作为酒精性肝病(ALD)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一种以急性叠加慢性肝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可有黄疸、肝功能失代偿及短期高死亡率(30%~50%),目前缺少有效药物能阻断疾病进程。在AH发病机制中,中性粒细胞浸润
酒精性肝炎(AH)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肝病之一,作为酒精性肝病(ALD)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一种以急性叠加慢性肝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可有黄疸、肝功能失代偿及短期高死亡率(30%~50%),目前缺少有效药物能阻断疾病进程。在AH发病机制中,中性粒细胞浸润
“起初,这些发现似乎引入了一个悖论:如果挠痒痒对我们有害,为什么感觉这么好?” 匹兹堡大学皮肤病学和免疫学教授、资深作者丹尼尔・卡普兰医学博士说。“挠痒痒通常是令人愉快的,这表明,为了进化,这种行为必须提供某种好处。我们的研究通过提供证据来帮助解决这个悖论,证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跟“油腻”俩字结伴出现的往往都是一些让人直皱眉头,甚至直接生理性不适的特征,至少奇点糕脑子里绝对有画面,所以也经常提醒自己要“反油腻”。但是吧,人体的免疫系统好像还没有这种觉悟,比如最近Immunity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就显示,耐药癌
原创 董文芳医师 呼吸天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感冒或其他感染的情况,有时我们会好奇,自己是着凉了还是感染了病毒?在这方面,血常规检查是否能提供答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常规。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通过分析血
原创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三阴性乳腺癌(TNBC)有着转移率高、预后差、患者生存率低等特征,是最具侵袭性和最致命的乳腺癌亚型,其缺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几个乳腺癌治疗靶点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Merav Cohen团队发现,在晚期乳腺癌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频繁发生物理接触,形成了一种信号微环境,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增强血管生成,驱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解立新、肖坤、曹彦教授团队与首都儿研所王毅教授等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40.8)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 pa
近日,一则“23岁女子体检异常未复查确诊尿毒症”的新闻引发关注。浙江宁波23岁的燕女士(化名)发现自己突然变胖,不仅手脚变粗了一圈,脸也圆了。一个月后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燕女士称,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变胖,没想到却被诊断为尿毒症!
骨髓衰竭性疾病可根据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进行多层次分类,涵盖先天遗传性缺陷、获得性损伤及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等多种类型。以下为系统性分类及各类别的主要疾病:
遗传性骨髓衰竭综合征(IBMFS)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缺陷,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其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和机制,以下是主要病因及对应疾病:
近日,一则“23岁女子体检异常未复查确诊尿毒症”的新闻引发关注。浙江宁波23岁的燕女士(化名)发现自己突然变胖,不仅手脚变粗了一圈,脸也圆了。一个月后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燕女士称,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变胖,没想到却被诊断为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