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越冬灰鹤种群数量逐年增长
3月28日,东北林业大学刘振生教授团队向记者介绍,经过6个月不间断调查,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间,至少有6960只灰鹤在石嘴山市境内越冬——这一数字是10年前该市首次观测记录灰鹤数量的130倍左右。
3月28日,东北林业大学刘振生教授团队向记者介绍,经过6个月不间断调查,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间,至少有6960只灰鹤在石嘴山市境内越冬——这一数字是10年前该市首次观测记录灰鹤数量的130倍左右。
3月27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广电集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日前,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最新监测显示,“鹮归齐鲁”朱鹮野化放飞项目中一只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完成史诗级迁徙,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公里,创造我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两项纪录。
人类为何非要男女交配才能生孩子?难道无性繁殖不是更方便?纵观地球生物的发展史,从哺乳动物开始繁殖的数量要比之前数量明显下降,尤其是人类繁殖。人类繁衍后代的方式被称为是有性繁殖,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才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来。
鱼类增殖放流(fish stocking)是将鱼类个体释放到野外水体(河流、水库、湿地、湖泊、海洋等),以创造新的鱼群或增加现存的种群数量为目的的人为活动。世界各地的政府及民间机构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的历史已超百年。
回溯到中生代侏罗纪时期,那时的地球生机盎然,银杏族在北半球广泛分布。在那个恐龙称霸的时代,银杏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在大地上顽强生长,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那个时代的显著标识
亚瑟·克拉克的《遥远地球之歌》(The Songs of Distant Earth)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与科学想象的科幻杰作。小说以遥远未来的地球为背景,探讨了人类在面临太阳系毁灭危机时,如何通过科技与智慧延续文明的生存。这部作品不仅延续了克拉克一贯的硬科幻风
珠江,这条哺育了亿万生灵的“母亲河”,如今却成了外来入侵物种鳄雀鳝的“乐园”。这种体长可达3米、体重超300斤的“水中杀手”,凭借其硬核生存技能,已在珠江流域扎根繁衍,甚至形成自然种群。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接报案称,有不法分子以“代刷植树能量”“低价卖能量包”为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接报案称,有不法分子以“代刷植树能量”“低价卖能量包”为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云南省是中国兰科植物最丰富的省(约有1000种兰科植物),也是全国兰科植物保护的先行示范省。多年来,云南省在兰科植物保护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从生态的视角而言,野猪在整个生态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野猪的拱地行为对翻松土壤有益,宛如大自然的“耕作者”。其每年翻松的土壤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这让土壤的透气性得以提升,有助于植物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并且,野猪觅食范围广,它们食用果实、根茎等,
印度超过65%的保护区之内或者周边有居民区,农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常常没有界限,人口密度又高,野生动物和人相遇不可避免。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日益加速,栖息地被侵占,野生动物为了寻找生存资源,更加频繁地游荡,也更加频繁地进入人口密集的区域,与人发生冲突。
生命晨曦、成长之路,山林呼唤、归林逐梦,和鸣世界、生命乐章……由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熊猫奇遇记》,跳出传统拍摄惯性,在软软萌萌之外,带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大熊猫,更步步引导我们思考:大熊猫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爱大熊猫?什么是对大熊
近年来,青川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变化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更迎来了珍稀鸟类——朱鹮的光顾。1月14日,记者从青川县林业部门获悉,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青川县内的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8只以上,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期,研究人员经过时间角度和空间距离的确认,确定泸水市称杆乡堵堵洛区域监测到怒江金丝猴新猴群。这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三个怒江金丝猴种群,数量在60只至80只,至此,我国境内怒江金丝猴确认的总数增至3群约360只。
由于基因改造使它们的精液变得对自己的种群具有毒性,澳大利亚的蚊子们即将经历它们一生中最糟糕的性经历。这是麦考瑞大学研究人员即将试验的一种新的蚊子种群控制方法的一部分,旨在遏制这些昆虫携带的疾病的传播。
近年来,沿岸经济活动的快速增长,包括船舶航行、港口建设和渔业捕捞,对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造成了巨大干扰。此外,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和渔网缠绕等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物种的生存危机。中华白海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lnerable),但科
记者从12月10日召开的白鹤东部种群保护项目总结会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白鹤东部种群数量已突破6000只。东部种群的稳定增长为白鹤物种的存续带来了极大希望。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海洋热浪的频发和持续时间的延长,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深远影响。但是科学界对这种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关键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