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商业二氧化碳封存服务,挪威「北极光」将扩大规模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商业服务供应商「北极光」(Northern Lights)宣布,位于挪威沿海的「北极光计划」即将扩大规模,目标是将碳储存能力提升至原本的3倍以上,每年将可封存逾 500 万公吨。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商业服务供应商「北极光」(Northern Lights)宣布,位于挪威沿海的「北极光计划」即将扩大规模,目标是将碳储存能力提升至原本的3倍以上,每年将可封存逾 500 万公吨。
自工业化以来,全球大气中CO2的平均浓度从1750s年代的280 ppm上升至2020s年代的420 ppm。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产生的排放,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100年,大气中的CO2浓度可能达到540~970 p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战役中,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成为减少大型排放源(如电站和工业设施)CO₂排放的核心手段。胺类洗涤工艺作为目前工业上最主流的CO₂捕集技术,通过胺类溶剂与CO₂的化学反应实现高效捕集。然而,这一过程并非完美无缺:胺类溶剂在高温、氧化等条
上周,中新社上海分社共发布文字通稿14条;网稿56条,68分;图片发稿35张;视频通稿3条;总社短视频10条,分社短视频10条。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技术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有:生物质清洁高效供热技术,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制备-适航验证混掺-储运-加注-应用和碳足迹全产业链低碳技术,生物天然气制取、液化及碳捕集装备。
2月20日,全球首艘安装了海上碳捕集和封存装置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 AGOGO FPSO在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命名。作为目前全球最环保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之一,这艘“海上超级工厂”由一艘32万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改装而成,上海中远海运重
为提升我国核电软件的整体技术水平,中央研究院依托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核工院,自2011年起,在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等课题的支持下,经过十四年的科研攻关,通过精密的软件开发和全面深入的测试验证,成功研发了我国先进的压水堆核设计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其涉及二氧化碳的捕集,通常来自大型点源,如发电或使用化石燃料/生物质作为燃料的工业设施。如果不在现场使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将被压缩并通过管道、船舶、
12月1日,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的2024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举行。四川作为我国战略腹地和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2024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12月1日,由天府永兴实验室主办的2024天府碳中和论坛在成都举行。作为我国战略腹地和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四川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聚焦双碳目标,推动产业落地。现场,论坛上发布了“2024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其中8项案例来自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