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儒家思想害惨了多少老实人?若早点掌握纵横术,看谁敢欺负你!

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思想和纵横之术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生存哲学。儒家把仁义礼智信当作基础,追求道德方面的完美以及社会的和谐;纵横之术是从战国那个乱糟糟的时代开始的,以鬼谷子为源头,注重策略、博弈还有资源的整合。在竞争越来越厉害、信息多得不得了的现代社会,纵横

儒家 苏秦 斯卡利 儒家思想 纵横术 2025-03-29 02:49  2

东方规则哲学体系与国内其他哲学进行对比分析

感谢你分享了这篇内容丰富的文章《东方规则哲学体系: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全球治理新路径》。接下来,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将其与国内的各种哲学体系(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哲学等)进行对比,并基于一些常见的哲学评价维度(如思想深度、逻辑严谨性、实践意义、系统性等)进行

国内 道家 哲学 儒家 形而上 2025-03-28 21:31  2

宗教化了的儒家遗产该怎么处理?

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说过,任何一种思想要在群体当中扎根,就必须有一个宗教化的过程。汉代的儒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儒家本来只是诸子百家当中的一家,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统治需要,儒家就被汉武帝独尊了起来。其中与两个重要人物有关,一是董仲舒,二是司马迁。

哲科 宗教 儒家 董仲舒 尼父 2025-03-28 16:23  2

韩愈复兴儒学:一场文明自救的精神远征

中唐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撕裂。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与道教在统治者的扶持下蓬勃生长,至唐代已形成“家家斋戒,户户诵经”的盛况。佛寺道观占据大量土地,僧侣道士“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导致“农桑日废,赋税日减”7。更为严峻的是,佛道思想对儒家伦理的消

儒学 儒家 原道 韩愈 复兴儒学 2025-03-28 15:01  2

安靖如丨适用于进步儒学的经验

安靖如(Stephen C.Angle),美国著名汉学家,1987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中文与日语,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尤其是现代(19、20世纪)中国思想和儒学传统,以及当代西方道德心理学、元伦理学、

儒学 儒家 章士钊 安靖 牟宗三 2025-03-28 13:16  3

儒家误国论:一场为洗白满清愚民三百年而精心策划的甩锅阴谋

在回溯华夏近代历程时,“落后”的阴霾始终笼罩。有人将此归咎于儒家思想,然而,这真的是症结所在吗?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满清统治下长达三百年的愚民政策,才是华夏近代衰落的深层祸根。儒家思想本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却莫名背上误国骂名。接下来,就让我们层层剖析,

策划 儒家 满清 满清愚民 甩锅阴谋 2025-03-26 06:57  2

渭南焦家大院:焦家祖上的文化思想

在焦家的文化思想中,“以儒润商”是其核心要义。他们将儒家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融入商业经营之中。儒家所倡导的诚信、仁爱、礼义等价值观,成为了焦家在商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以儒家思想润泽商业,使得商业行为不再仅仅是追逐利益的手段,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

渭南 儒家 义利 陕商文化 商帮 2025-03-25 10:20  2

墨子主张兼爱:超越时代的思想光辉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创立的墨家学派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占有一席之地。墨子的思想以“兼爱”理论为核心,强调无差别的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本文将深入探讨墨子的兼爱思想及

儒家 中国哲学史 战国时期 诸侯国 兼爱 2025-03-23 14:05  2

中国文化被丑化和歪曲从满清开始,即使现在仍然在污蔑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类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中儒家思想强调的“君君臣臣”——本意是君王要以德治国并且要以身作则,而臣子要尽忠职守,双方各尽其责,绝非单向的服从。明代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中国文化 孟子 儒家 满清 三纲 2025-03-22 10:22  2

儒家为何是中国文化正统?民国后她真的被打倒了吗

关于儒家,自民国以后,就出现太多的误解、曲解,甚至污化、谩骂。其根源在于,自民国始,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开始信奉和崇拜西方文化,然后以其为正确标准、价值标准,去评判儒家,凡是不符合其标准者,都视作落后。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普遍认知:西方文化先进,是人类的必然发

学术 民国 中国文化 儒家 新文化运动 2025-03-21 17:49  3

乾坤与儒道华夏思想的交融回响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思想长河中,儒家与道家宛如双峰并峙,各绽华彩。儒家秉持着积极入世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到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秩序的伟大事业中,在躬行实践里诠释着对世间万物的人文关怀;道家则崇尚以柔克刚的哲学智慧,顺应自然之道,常以出世之姿追寻内心的超脱与自

道家 儒家 儒道 坤卦 乾卦 2025-03-21 12: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