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

烽火红尘中的迁徙史诗!靖康之乱与客家先民第三次南迁纪略

洛阳老城的夏夜总是带着几分历史的沉郁。当现代霓虹为文峰塔镀上金边时,塔身那些被战火与岁月啃噬的裂痕依然清晰可辨。这座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砖石塔,在明末战火中坍塌过半,清初重建时依旧保留着宋式密檐的风骨,像一位拄杖的老者,默立在洛河之畔,守着一城兴衰往事。

客家 烽火 南迁 先民 纪略 2025-06-23 13:35  3

名家•专访|祝勇:从史实到小说,揭开故宫文物南迁大慈寺的成都往事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的特殊节点,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作家祝勇带着他耗时五年创作的小说《国宝》来到成都,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部60余万字的大部头作品向世人诉说着“故宫文物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中的种种细节,揭开了这场举国之力的文化迁徙史背后的精神

故宫 文物 南迁 祝勇 文物南迁 2025-06-11 04:52  6

报名通道今日开启!祝勇成都首讲故宫文物南迁→

文化底蕴深厚的成都拥有各类文化遗产和守护故事1938年故宫文物南迁在成都大慈寺停驻13个月通过僧人与市民的共同守护6595箱国宝得以保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长篇小说《国宝》以文学重构这段历史讲述文物南迁的艰辛“人在文物在”的家国精

故宫 文物 南迁 祝勇 文物南迁 2025-06-06 14:53  4

国宝长征:故宫文物南迁在乐山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故宫在北京,二者怎么会有一段家乡缘呢?这就涉及到中华民族一段悲壮的历史——抗战御侮保家卫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不断侵略中国,北平形势危急。于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量南迁,一部分辗转来到四川乐山。

故宫 乐山 长征 国宝 南迁 2025-06-02 11:03  5

融合之路丨从呼伦贝尔出发 探寻“融合之路”的中华文明密码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经纬中,北疆大地始终是民族交融、文化互鉴的前沿地带。一条以“融合”为精神内核的文明走廊,自呼伦贝尔草原的兴安岭褶皱间发轫,沿拓跋鲜卑南迁的千年足迹,穿越大兴安岭的莽莽林海与中原大地的古都遗址,最终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你中

北疆 中华文明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 南迁 2025-05-23 21:24  6

侯振龙:清代对崇祯南迁之议的历史书写

崇祯南迁之议是明廷北都覆亡历史的重要环节,此事件在入清后引发了持续讨论。部分明遗民群体借史论表达对南迁未成的惋惜,分析其可行性,赞颂崇祯帝“死社稷”之举。清廷新贵对遗民话语加以采择、改造,发官方话语之嚆矢。随着清廷统治日固,官修《明史》进展加快,关于崇祯帝的评

清代 南迁 崇祯 崇祯南迁 振龙 2025-04-26 15:12  12

江苏人从哪里来的,意想不到

很少有人知道,江苏并非一个“天生江南”的地方。上古时期,这里大多还是山泽湿地与原始森林,居住的是被称为“百越”的南方族群,与华夏文明正统尚远。直到一位叫吴泰伯的男人,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他本是周王室的长子,却因父亲偏爱幼弟而自愿放弃王位,南下太湖之畔,建立了

江苏人 南迁 南化 董卓之乱 吴泰伯 2025-04-08 13:25  8

谢灵运与茶:从山水诗韵到茶种南迁的千年传奇

谢灵运(385—433),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其笔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灵动诗句流传千古。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南北朝时期的文豪与茶文化之间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以诗文传世,更被后世考证为西湖龙井茶早期引种的关键人物,在茶史的脉络中留

诗韵 南迁 天台山 谢灵运 山水诗韵 2025-04-01 09:09  10

凝铸万里山河璀璨

2022年初春,祝勇将30万字非虚构文学《故宫文物南迁》定稿交给编辑部,仿佛递来一卷沉甸甸的时空长轴。为捕捉这段历史的呼吸,作者踏遍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辗转辽宁、重庆、上海、四川等地,叩访文博前辈后人,更率纪录片团队重走南京、宝鸡、贵阳等地的南迁故

国宝 南迁 快雪时晴帖 万里山河 祝勇 2025-03-21 06:02  12

祝勇《国宝》:再现故宫文物南迁传奇,描绘文化守护者群像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新婚的梅遇影依然清楚地记得,丈夫那文松在薄暮中走出家门的那一天,丈夫一只脚踏出门槛时,扭过身对她说: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南京,马上就回来,前后最多半个月。而此生,梅遇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文松踏进这个门槛……”祝勇创作耗时最长、用功最深的长篇小

故宫 国宝 南迁 祝勇 文物南迁 2025-03-18 15:2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