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

对抗抑郁最快的方式:1个快乐物质

凌晨三点的城市,窗外一片寂静,但小林的脑子里却像被按下了循环播放键。那些“我为什么活着”“我是不是永远好不起来了”的念头反复撕扯着她。直到某天,她在公园里跑了五公里后,突然发现,那些压得她喘不过气的负面情绪竟然短暂消失了——她第一次体验到“内啡肽”带来的平静。

抑郁 黑巧克力 内啡肽 彭凯平 情绪自救 2025-04-26 06:34  5

清华社清华教授彭凯平心理力作入选人民日报大地书单十大好书

在 2025 年度 “中国好书” 评选中,一本心理学科普著作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所著的《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来自内心深处的福流》。这本书的入围,不仅是对彭凯平教授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心理学科普工作在构建社会幸福与韧性中重要

人民日报 清华 好书 彭凯平 彭凯平心理 2025-04-25 15:42  5

对话彭凯平:热心公益,施惠于人——幸福企业的价值风向标

4月3日上午10:30,彭凯平下了飞机,从首都机场直奔位于北京南二环的《华夏时报》,接受华夏公益会客厅专访。虽然一路舟车劳顿,但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彭凯平却毫无疲倦之色,面带微笑,言语平和,令人如沐春风。当摄像机架好,一切就位,采访即将开始时,身穿灰色西装外套,内

公益 华夏时报 彭凯平 施惠 施惠于人 2025-04-07 21:05  6

4月8日 彭凯平 & 赵昱鲲丨《中国心法:用传统智慧解答人生关键问题》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与挑战,传统的西方心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智慧,这些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中国心法》一书,将现代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

新书 心法 彭凯平 中国心法 赵昱鲲 2025-04-03 22:43  6

《首届中国身心健康与疗愈⁺大会》走进名师篇他们故事值得被看见

这是一个需要被疗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996的齿轮中磨损着身心,在身心焦虑中丢失自我,在亲密关系的荒原上孤独跋涉。2025年首届中国身心健康与疗愈⁺大会(CMBC),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光,将散落全球的觉醒者汇聚于珠江畔——他们曾是跌落深渊的受难者,如今化身引

名师 疗愈 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黄伟强 2025-04-01 18:10  8

教师:做幸福的引领者

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递上,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能、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终身成长。AI时代,教师该如何重新认识自身的职业特性?教师如何通过职业发展和职业自信获得意义感和幸福感?教师如何学会在师生的相互成就中享受独特的生命之旅?

教师 彭凯平 引领者 王定华 李政涛 2025-03-28 05:44  9

《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给你一套管理情绪的全攻略

在这个书名里,最醒目的两个字是“情绪”。情绪在今天真是个热门话题了,我们常说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遇事不要太过“情绪化”。很多朋友在工作中要付出“情绪劳动”,就连男女朋友相处,现在也要讲究个“情绪价值”了。

情绪 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消极情绪 2025-03-27 14:19  7

从时代浪潮到神经科学的跨界探索——心理学家的多维成长图谱

在时代的宏大画卷中,个体的成长往往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其中又相互交织。彭凯平,这位从钱塘江畔走出的心理学家,以其独特的跨界探索,在心理学、脑科学与教育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为人类理解大脑与行为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更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学子。他的故事,是

成长 心理学家 神经科学 彭凯平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2025-03-26 17:53  7

2025国际幸福日:读懂情绪,未来人类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各种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工作场所中的不幸事件中,源于不良情绪的占比越来越大。事实上,随着AI时代的到来,情绪是为数不多的,人类独有,而AI无法替代的优势。而是否能省察情绪,分辨情绪,读懂情绪,将会是AI时代,人类通往幸福的必经

情绪 赫拉 乘务员 彭凯平 公务舱 2025-03-19 16:31  9

AI浪潮下的心理学反思:当机器有了主体性,人该如何自处?

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你能想到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像此前历次工业革命那样提高一些环节的生产效率,人工智能试图取代的东西还有更多——人的情感、陪伴以及深度思考。过去,这些属性被认为只有人这种高级生物才有,2022年11月最后一天ChatGPT发

心理学 机器 积极心理学 yi 彭凯平 2025-03-19 10:11  10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当机器有了主体性,人该如何自处?

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你能想到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像此前历次工业革命那样提高一些环节的生产效率,人工智能试图取代的东西还有更多——人的情感、陪伴以及深度思考。过去,这些属性被认为只有人这种高级生物才有,2022年11月最后一天ChatGPT发

心理学 教授 清华大学 机器 彭凯平 2025-03-18 17:3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