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健康提示:气温升高,要小心这些疾病→
5月,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幼儿园、学校更要小心聚集性发病。
5月,气温逐渐升高,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幼儿园、学校更要小心聚集性发病。
2025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全省共报告法定管理传染病23种43799例,死亡33人。
网络上流传着不少关于肿瘤患者的“饮食”谣言,这些谣言多源于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信息传播,不仅误导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做出错误的饮食决策,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位于耳垂下方,负责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当腮腺发生炎症时,称为腮腺炎。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2日举行“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主题新闻发布会。针对如何更好预防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便利的一个手段。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高发于春季的病毒传播流行病,简称“流腮”。这种病传染性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易感。
又到了冬春交替,乍暖还寒之际,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警惕,如果宝宝的脸颊突然就肿了,罪魁祸首可能是它——流行性腮腺炎。那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好发人群为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主要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感染腮腺炎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有明显
春日暖阳,繁花似锦,正是出门拥抱自然的好时候。可有一种疾病就像春日里的“不速之客”,因其见缝就钻,传染性较强,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它就是——流行性腮腺炎。
春季气温变化大,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春季常见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幼儿园、学校更要小心聚集性发病。
四月芳菲,正是踏青赏花好时机,但同时也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江都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四月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及水痘等传染病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水痘 手足口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25-04-01 11:16 8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日前,7岁的毛毛被家人带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诊室里,孩子捂着腮帮子,抹着眼泪直喊痛。毛毛爸爸说,孩子白天一切正常,夜间却突然大哭不止。开灯一看,一侧腮帮子已经肿成了球,还有点发烧。
麻腮风疫苗传闻被称为“苗王”,虽接种后效果显著,但接种后孩子容易出现高热、皮疹等症状,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推迟接种甚至拒绝接种麻腮风疫苗。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作为春季九十天的中间点,春分有着独特的气候和文化内涵。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不仅是对春分昼夜平分、阴阳均衡的描述,也是对人体健康调养的提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有8~30天,平均为18天。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部分
春季,万物复苏,乍暖还寒,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开学已近一月,在人员较密集、集中的地方,更加容易引起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多运动、勤通风”等预防措施,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春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细菌病毒都会比较活跃,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处于高发期。除普通感冒外,流行性感冒亦在春季高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虽已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但仍会有散发。专家提醒,这些疾病都可通过注意保暖、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及时接种疫苗、
——冷热交替,公众要小心呼吸系统疾病。春季里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细菌病毒都会比较活跃,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处于高发期。除普通感冒外,流行性感冒亦在春季高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虽已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但仍会有散发。专家提醒,这些疾病都可通过注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突然有人脸颊肿得像个小馒头,还喊着疼,连吃东西都困难。这可不是普通的“上火”,很可能是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在作祟。流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又该如何应对它?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就此发布健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