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周口医生坠亡相关账号,第十一批国家集采启动|周一健
社交媒体平台需切实承担监管责任。对恶意造谣行为,建立更有效的识别、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遏制不实信息传播,不能放任这种低成本、高伤害的“线上医闹”野蛮生长。
社交媒体平台需切实承担监管责任。对恶意造谣行为,建立更有效的识别、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遏制不实信息传播,不能放任这种低成本、高伤害的“线上医闹”野蛮生长。
2025年8月4日,贵州人大发布《省卫生健康委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77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明确:2025年,贵州省支持再建设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大批医院迎来升级。《答复》指出,2023年——2025年,贵州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资金,支持村卫生
从业绩表现来看,甘李药业已走出集采阵痛,且集采已转化为优势。公司称,上半年,公司胰岛素制剂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和销售额实现显著增长,量价齐升的协同效应充分释放。
上月末,资阳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四川省脑脊液分流系统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拟中选产品信息的通知》。尽管此次集采属于省际层面的耗材集中采购,但由于该品类在行业内技术壁垒极高,最终中选的产品均为外资品牌。
8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信息填报工作的最新情况,并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
国家集采从"砍价屠刀"变成"手术刀",企业终于不用赔本赚吆喝了。7月15日医保局推出的第十一批集采新规,允许医院按品牌报量、创新药豁免集采,直接把医药股的涨停板焊死在屏幕上。这次政策转向本质是把菜市场和研发中心分开管,治好了困扰行业七年的精神分裂症——既要企业
8月6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工作正式启动。如何正确报量、精准报量,是医药机构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为便于医药机构准确掌握此次报量的规则,当天,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规则解读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8月6日,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工作正式启动。为便于医药机构准确掌握此次报量的规则,当天,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报量规则解读活动,邀请药品联采办相关负责人进行解读。
8月5日早盘,创新药ETF沪港深场内价格迅速涨近1.4%,成份股沃森生物、泽璟制药、百利天恒领涨,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涨超2%,药明康德、君实生物、再鼎医药等强势跟涨。
在AI大模型推动下,物联网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IDC预测,到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支出预计将超过1万亿美元。受益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连接将会进一步扩大,从而更进一步激活智能模组市场。
在#人工关节 和#脊柱耗材 之后,骨科领域的集采进度终于推到了#运动医学类产品这一节。根据北京、湖南等地医保局的消息,各地区已最迟从2024年7月起开始执行2023年底开标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和配套政策。
这波集采降价不分品牌、种类、品次,中低端降幅尤为惨烈。以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为例,200万一台的1.5T磁共振,100万一台的64排CT,不到50万一台的全身超声,将医疗设备的价格拉低到了一个过往难以想象的价格。
本周,2025年国谈迎新进展,国家审计署“点名”市场垄断、大幅抬高药价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多名院长、书记落马;药品市场迎变局,中成药集采消息不断,部分短缺药被暂停采购;研发新进展,国产GLP-1减重创新药获批上市,海思科1类新药大爆发;企业大新闻,2家药企遭重
招银国际发布研报称,维持固生堂(02273)“买入”评级,目标价52.75港元。该行预计固生堂2025E/26E/27E的收入增速为26.7%/25.9%/25.0%,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为20.4%/25.3%/25.4%。公司1Q25的线下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2
当前,轻工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一方面,政府与央企主导的采购模式变革推动ToG类B2B集采市场扩容;另一方面,潮玩市场依托IP运营与情绪价值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消费领域的新亮点。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朝着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目标砥砺前行。峰会期间,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签署永久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峰会宣布签署共
运营产业互联网平台需围绕“产业痛点”和“效率提升”,核心逻辑是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用数字化解决交易、服务、资源匹配等问题。
第十一批集采药品目录即将出炉!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144个品种已满足入围门槛,符合申报企业数达7家及以上。其中,科伦药业、倍特药业、齐鲁制药、复星医药、石四药、华润医药、正大制药等成为“主力军”,目前满足国采入围门槛的过评品种均达20个及以上。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如箭在弦!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有2个造影剂满足入围门槛,涉及倍特药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科伦药业等企业。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化+生)市场在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一度大跌超过20%,2023年止跌回升,2024年销售规模重返150亿元
近年来,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不断激发医药领域研发创新活力。在山东省济南市,生物制药与大健康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其中,作为济南市最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齐鲁制药稳步快跑,在质量、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