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变”与“不变”(快人快语)
黄梅戏是一个颇具观众缘的剧种,从田间地头的表演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女驸马》,再到当代,它的题材内容从未与老百姓断联过,始终与观众保持协同度的一致。如何从自身地域文化里不断找到生长出来的题材并与黄梅戏的剧种气质相契合,是一个难题。
黄梅戏是一个颇具观众缘的剧种,从田间地头的表演开始,到上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女驸马》,再到当代,它的题材内容从未与老百姓断联过,始终与观众保持协同度的一致。如何从自身地域文化里不断找到生长出来的题材并与黄梅戏的剧种气质相契合,是一个难题。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6月11日,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出席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培育分论坛。她围绕“弘扬优良家风,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分享了感悟。韩再芬表示,作为一名黄梅戏工作者,始终坚信“作品只有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价值追求
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办。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网络文明培育分论坛将于6月11日上午开启,届时,奥运冠军张雨霏、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许熠等将汇聚一堂,共话网络文明如何汇聚力量、培育新风。
当年黄梅戏圈两大女神,马兰和韩再芬,如今一个成了文人太太,一个成了非遗活化石。都说马兰美得像仙女下凡,可为啥现在年轻人只记得韩再芬?今天咱就扒扒这对"黄梅戏双子星"的魔幻人生!
在娱乐圈这个造星的大熔炉里,有人靠颜值走红,有人凭演技出圈。可在戏曲界,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本拥有进军演艺圈成为影视大咖的资本,却毅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黄梅戏,她就是被称为“嫁给黄梅戏的女人”——韩再芬。
刷短视频刷到停不下来的年轻人,有多久没听过黄梅戏的调子了?当直播打赏、综艺选秀抢走流量,这门曾火遍大江南北的传统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偏偏有两位"狠角色"不信邪——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袁媛,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韩再芬,这对美女团长扛起创新大旗,誓要让
“这是我们最近正在排练的新戏《延年乔年》......”5月6日,记者走进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00后”青年演员汪晨晨自后台布景处走出,快步迎了上来,一束阳光轻轻洒下,她一身旗袍戏服,亭亭玉立。
黄梅戏,这一发源于长江流域的民间艺术,历经百年风雨,从乡野田间的山歌小调成长为享誉全国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不仅承载着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文化基因,更在AI时代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以下从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现代转型三个维度,带你深入认知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记者 张亚琴)昨晚的安徽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随着开场锣鼓敲响,婉转戏腔悠然扬起,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来的经典黄梅戏《天仙配》正在上演。“梅花奖”“白玉兰奖” 双料得主袁媛携手赵章伟,以精湛的演
安徽出了个朱元璋,做为黄梅戏传唱地,安徽也有“二朱”在安徽文艺界威名赫赫——朱恒夫和朱飞跃,前者来自上海师范学院,与安庆文旅关系密切,后者来自安徽文旅。
今年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诞辰95周年,为致敬大师、传承经典,本次展演特别策划“经典与传承”并行的剧目体系。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打头阵,安徽省市县三级演出阵容集结省城,6天6场黄梅大戏精彩唱响。从《女驸马》《天仙配》《牛郎织女》到《汤生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好戏安徽”黄梅戏文化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二季“致敬经典 凤鸣声声”活动将于4月30日开场,持续举办至5月5日,在合肥开展黄梅戏经典剧目惠民展演,为广大戏迷献上韵味醇厚的文艺盛宴。
知名黄梅戏演员周源源,以其优美的唱腔闻名遐迩。在《半边月》父女相逢这一经典桥段中,她的表演细腻入微,情感拿捏精准到了极致。欲喜却无笑,欲欢却泪流,悲喜交织的复杂情感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广大黄
20世纪80年代,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迎来了继严凤英时代后的第二个高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五位青年演员——马兰、吴琼、袁玫、吴亚玲、杨俊,因在香港演出《女驸马》一剧轰动香江,被媒体誉为“五朵金花”,成为黄梅戏艺术的代名词。她们以精湛的唱腔、灵动的表
近日,黄梅戏名家韩再芬在直播中抛出惊人言论:“只有安庆这个戏码头才能产生黄梅戏”,并宣称安庆的码头文化是黄梅戏诞生的土壤。
当年《甄嬛传》的选角导演倘若曾见识过这两位,那华妃与沈眉庄的角色恐怕得另换他人——马兰一站立,便是端庄典雅的正宫气度;韩再芬眼眸轻转,俨然一位江南俏丽佳人。
记者了解到,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安徽泾县拍摄。
记者了解到,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安徽泾县拍摄。
大皖新闻讯3月26日下午,在安徽大学馨苑校区材料科学大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开展,安徽人文讲坛讲席嘉宾韩再芬亲临现场,与学生分享她和黄梅戏的故事。
韩再芬演讲题目为《安徽作为黄梅戏发源地应当协同当下创作——只有从普通观众的视角创作的作品才能拥有观众》。韩再芬直言黄梅戏初期五大表征,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接地气,总结起来是:随意性,亲民性,互动性,乡土性和亲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