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站稳3000亿的恒瑞医药,下一步要怎么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1 06:57 2

摘要: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长49.18%。

长期以来,A股的“医药一哥”宝座属于恒瑞医药,市值位列制药板块第一位。

在一片翘首以待中,市场迎来了恒瑞医药的2024年报。

3月30日,恒瑞医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长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长49.18%。

徘徊三年,终于收复失地

过去三年,于恒瑞可谓存亡考验——仿制药销售断崖下滑,市值从6000亿巅峰一路探底,一度蒸发了 70%,市场一度认为恒瑞熬不过寒冬,永远失去“医药一哥”的宝座。

去年9·24之后,恒瑞医药重新站稳3000亿市值大关,市场重新捡起信心,放下“有色眼镜”,以更平和的心态看待恒瑞医药的基本面。

仿制和创新,是衡量中国医药产业及企业的基本维度。

在创新药领域,中国企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追逐者。2015年前后,国内制药企业数量在5000家上下,已有的19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 。

恒瑞也是依靠仿制进口药,做好国产替代而逐渐发展壮大。

但随着对于仿制药的集采开始进行,这种模式的价值迅速跌落。

2020年当年,恒瑞入围集采的药品平均降价70%以上,到2022年部分产品降幅甚至高达80%。2021年、2022年,恒瑞利润连续下滑,分别下滑28.41%、13.77%。

第一发展曲线遭到重创后,恒瑞医药面临灵魂拷问:如何重拾增长之路?

恒瑞医药选择发力创新,而且是原研药创新。

2024,发力创新结硕果

新药开发,遵循“双十原则”:一个是成本高昂,往往要达到十亿美元;另一个是时间长,从研发开始到新药上市,可能要等上整整十年。

恒瑞医药的创新能在2024年结硕果,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恒瑞医药的创新积淀,至少从2000年算起。2000 年上市当年,恒瑞投资 3.5 亿元在上海成立创新药物研发中心。2011年6月,艾瑞昔布获批,这款历时14年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药,标志着恒瑞医药开启了创新药时代。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此后,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从4亿增加到2024年的65.83亿元,投入占比从5%左右上升至如今的接近30%。

2018年后,每年都有两种以上的新药获批,创新药带来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2024年,公司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30.60%,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

同时,公司创新药出海取得成效,成为业绩增长第二引擎,报告期内,公司收到德国Merck Healthcare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 1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并确认为收入。

为保证创新产出,恒瑞医药持续加大创新力度,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65.83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9.40%。

此次年报中,公司披露了未来三年预计获批上市的47项创新成果,覆盖肿瘤、代谢及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恒瑞医药创新药研发已形成了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根据公告,公司2025年预计上市项目11项,备受关注的明星产品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有望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该产品已有8个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另有6项Ⅲ期临床在研。此外,公司预计2026年、2027年上市项目分别为13项和23项。

赴港募资,坚定国际化

恒瑞医药12月9日公告,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关于此次赴港上市的资金用途,恒瑞医药表示,所得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可窥见恒瑞医药坚定“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决心。

国际化对于国内创新药行业来讲仍是一个新兴事物。

医药出海,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自主出海,即中国药企直接在他国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获批后即可独享销售收入,但仍要面对商业模式中资金回流周期较长的痛点,是对药企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类。

第二类为直接授权(License out),药企仅进行药物早期研发,后将项目授权给海外药企完成后续研发和销售工作。由于门槛低、周期短,这也是目前中国药企出海探索中最主流的选择。

第三类则被称作NewCo模式,一般是由资本牵头成立NewCo公司,药企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NewCo,并获得一定的股权和资金,在License-out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融资属性。

近年恒瑞医药依托产品实力,打造了NewCo模式出海的标杆案例。

2024年5月,恒瑞医药将旗下三个GLP-1类创新药在大中华区之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授予 Hercules 公司。

这家Hercules是当月刚刚由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牵头成立的,也就是所谓NewCo公司。

这笔交易中,恒瑞医药可谓“一石四鸟”: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换取了预计超过60亿美元的首付款和各类里程碑款;

拿到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且由于授权范围不涉及国内市场,恒瑞医药的现有业务也并不会受到损害;

此外恒瑞医药还获得了Hercules 公司 19.9%的股权,直接跃居第二大股东。

可见,在创新药出海方面,恒瑞医药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结语

过去三年,集采重压与市值波动虽让恒瑞医药经历至暗时刻,却也倒逼其加速甩掉仿制药路径依赖,锚定创新药与国际化的战略高地。

展望未来,恒瑞医药丰富的创新管线储备、H股募资计划以及NewCo模式出海的标杆案例,为其构筑了“技术+资本+全球化”的三重护城河。

中国医药产业的竞争已从“价格厮杀”转向“价值创新”,恒瑞医药的行业突围与创新突破能否转化成长期增长的动力,值得关注。

恒瑞医药能继续坐稳“医药一哥”的宝座吗?欢迎在评论区互动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