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自砍一刀,车市又要变天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1 18:54 3

摘要:营收突破7771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达到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相当于每日净赚1.1亿。

前不久,比亚迪交出了一份堪称亮眼的2024年度财报答卷。

营收突破7771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达到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相当于每日净赚1.1亿。

图注:比亚迪财报

销量上,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成功跻身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五。

比亚迪的财务状况也十分稳健,现金储备高达1549亿元,有息负债占比低至4.9%,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在这份财报的余温还未散去时,比亚迪又甩出了一个王炸——推出限时一口价售车活动。

据悉,王朝网、海洋网多款车型纷纷加入降价阵营,最高降幅达1.6万元。

其中,秦L DM-i非智驾版直降1万元至8.98万元起,宋L DM-i非智驾版更是直接降价1.6万元至11.98万元起;海豹06 DM-i一口价8.98万起,相比之前指导价降了1万元;宋PLUS DM-i直降1.6万元,一口价11.98万起,海豹07 DM-i降1万元至12.98万元起。

图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这波操作不像车企搞促销,倒像超市临期食品大清仓,但王传福的算盘可比打折狠多了,表面是降价卖车,实则是给非智驾车型办“退役仪式”。

加速淘汰非智驾车型

比亚迪的目标很明确

比亚迪这次一口价限时促销活动,表面上是为了刺激消费,增加销量,但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次参与降价的车型大多是非智驾车型。比亚迪这是在通过价格手段,加速清理非智驾车型的库存,为接下来全面智能化的产品布局让路。

在如今这个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时代,智驾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焦点。

就好比智能手机刚兴起时,谁能率先掌握先进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技术,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智驾技术的发展,让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比亚迪深知这一点,所以才果断出手,淘汰非智驾车型,为自己的智能化转型铺平道路。

早在去年1月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上,王传福就向外界释放出比亚迪要重金投入智能化的强烈信号。

王传福更是直言,未来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将提供高阶智驾的选装,30万元以上车型将实现全面标配。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便是标志着其在智能化领域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图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系统的硬件由比亚迪全栈自研,是全球首款完全由整车厂自己设计开发、自己生产的车载计算平台。

并且,比亚迪还宣称要推动“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从10万级到20万级的车型将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后面连10万以下的车型也都坐上了这趟名为“智驾”的列车。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比亚迪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已经按下了加速键,决心要在这场智能化的竞赛中拔得头筹。

按照比亚迪的规划,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这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打怪升级游戏,比亚迪已经备好大招,准备在智能化的战场上大显身手,淘汰非智驾车型只是它迈出的第一步。

不得不说,比亚迪这招“以价换智”实在是妙啊,似乎在对汽车市场发出最后通牒,“2025年没智驾的不配叫车”!

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技术比拼

加剧行业洗牌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王传福演讲时提及:“如果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那么下半场的智能化是颠覆性的。”

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道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曾经,谁的电池技术强、续航里程长,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可在电动化已经逐渐普及的今天,智能化正成为车企们角逐的新战场。

智能化之所以成为车企竞争的关键之一,是因为它能为汽车产品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就拿智能驾驶来说,从最初的定速巡航,到现在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再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都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

想象一下,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你不再需要频繁地踩刹车和油门,汽车可以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甚至可以自动变道、泊车,这是多么惬意的驾驶体验。

图源:微博@小鹏汽车

另外,智能座舱也是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如今的汽车座舱,不再是简单的驾驶空间,而是一个集娱乐、办公、社交于一体的智能空间。

大尺寸的中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沉浸式的音响效果,让你在车内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一般的舒适和便捷。你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轻松地播放音乐、查询路线、控制车窗和空调,甚至还可以与家中的智能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远程控制。

这些智能化的功能,让汽车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也让用户对汽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车企之间技术研发实力的较量,其重要性也逐渐显现。

在智能化时代,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如果车企不能持续投入研发,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就很容易被淘汰。

以特斯拉为例,它一直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其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车辆行驶数据,特斯拉能够持续优化其自动驾驶算法,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这种对技术研发的执着追求,让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图源:微博@特斯拉

国内的小鹏汽车,也是智能化的积极探索者,其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智能导航辅助驾驶,能根据导航路线自动辅助驾驶,在高速上表现出色,吸引了不少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用鸿蒙智行在车市嘎嘎乱杀,其中已连续10个月登顶50万元级豪华车销量第一的问界M9系列,更是直捅BBA的老巢。

而比亚迪则凭借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力,在牢牢锁住中低端车型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猛烈冲击。

比如,比亚迪于3月27日发布的仰望U7。

这款旗舰轿车基于易四方平台和全球首创的云辇-Z电悬架系统打造,还搭载了天神之眼A智驾系统,兼具操控稳定性、科技感与舒适性,是比亚迪以62.8万元的起售价,借助技术平权挑战传统豪华品牌的一大力作。

图源:仰望汽车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内卷与洗牌,以往只搭载在高端车型的智驾系统和尖端技术,会逐一下放到平价车型之中。

以前比的是人无我有(高阶智驾),现在比的是全系免费配备(覆盖到全系车型)。

毫无疑问,在这场战役中,本来就手握市场百万体量,如今又多了一个“智驾免费”筹码的比亚迪,简直就是赢麻了。也难怪王传福会为比亚迪立下2025年全年销量达550万辆的目标。

从掀桌子到定规则

“在汽车行业,2025年到2027年,是三年淘汰赛,也是公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开始。”何小鹏在小鹏汽车春季发布会上如此说道。

与此同时,他还感慨良多,表示“十年以前小鹏开始做汽车,那时没有人相信自动驾驶,可现在呢,大家都在强调智驾”。

诚然,传统汽车的价值体系,在油电同价、智驾平权的两把斧子夹击下,正在分崩离析。

当L2+智驾成为比亚迪入门标配,传统车企会发现,自己才刚学会游泳,对手已经开着核潜艇下潜了。这时候,向中国企业租赁氧气管(就智驾系统达成合作)已然成了它们的最优解。

特斯拉FSD、华为ADS、比亚迪天神之眼……2025年的车市顶流,全是自研芯片的技术宅。未来能活下来的车企,必定少不了一段关于智驾技术的叙事篇章。

比亚迪的550万辆flag,看似是销量狂想曲,实则是给车市定规矩。电动化是入场券,智能化是生死线,生态链是通天梯。

当然,即使再尖端的技术,最后也是为人服务的。车企卷智能、智驾的首要考量应该是为车主提供更安全、更安心的驾驶体验,而非只是为了发布会上那几句慷慨激昂的促成订单成交量的口号。

来源:电商新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