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4日,一场被美国媒体称为“情人节大屠杀”的联邦裁员风暴,席卷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下属多个重要机构,FDA、NIH、CDC等。
转自:氨基观察
作者 | 武月
FDA的裁员愈演愈烈。
2月14日,一场被美国媒体称为“情人节大屠杀”的联邦裁员风暴,席卷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下属多个重要机构,FDA、NIH、CDC等。
就在裁员后一周,美国政府突然转变态度,FDA努力扭转裁员趋势,重新雇用流失的员工。
然而,反转之后再反转。这场裁员风暴在本周达到高潮——FDA宣布裁员3500人,占员工总数的19%,生物制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BER)主任Peter Marks的辞职信更将矛盾推向顶点。
“部长(HHS新任部长Robert F. Kennedy Jr.)并不真正追求真理与透明,他所期待的只是对其错误信息与谎言的无条件附和。”
Peter Marks的离职,无疑将政治压力与科学独立性之间的紧张博弈,再度放大至公众面前,引发了市场的普遍担忧。其辞职当天,疫苗、基因疗法企业股价大幅下跌,XBI指数单日暴跌6%,是五年来表现最差的交易日之一。
这场被称为“FDA大清洗”的裁员,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构美国医疗监管体系。旧秩序崩塌的轰鸣声中,全球药械创新的监管天平又会倒向哪边?
/ 01 /
Peter Marks的辞职风波
Peter Marks并不是新政府领导下第一个离职的FDA高管。更早前,包括FDA 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新药办公室负责人、药品审评与安全监管负责人等,最重要的几个FDA中心主任几乎都已经离职。
然而,Peter Marks的离职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更深刻。一方面是因为其在辞职信中,揭露了Robert F. Kennedy Jr.对于疫苗的监管态度。
针对Peter Marks的辞职,HHS一名官员称,如果他“不愿意支持恢复科学的黄金标准和促进彻底的透明度,那么他就不适合在肯尼迪部长强有力的领导下在 FDA任职。”
被外界视为“疫苗守门人”Peter Marks则在辞职信中坦言,他已经努力配合新上任的部长,最终还是被排挤出局。
“为回应部长对疫苗安全性与透明度的关切,我曾不遗余力地听取公众意见,并推动与国家科学院、工程院与医学院的多轮公开会议。然而,现在已非常清楚,部长并不真正追求真理与透明,他所期待的只是对其错误信息与谎言的无条件附和。”
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疫苗企业的担忧,包括Moderna、Biontech等在内的企业股价大跌。甚至有分析师说,“如果你现在要成为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就不要成为一家疫苗公司”。
另一方面原因是Peter Marks的领导时间长,以及他在任职期间真正改变了CBER的性质和方法。
在他长达十几年的任期中,FDA已批准了22种基因疗法,包括美国史上首个获批的基因治疗产品。他还大力推动罕见病药物的加速批准,其中最有名也最具争议的就是Sarepta旗下的几种杜氏肌肉症的药物,尤其是近期陷入患者死亡风波的Elevidys。
Peter Marks曾表示,“当处于科学的前沿时,我们有时会犯错误,而且我们可能并不总是有坚如磐石的证据。”海外分析师也表示,Elevidys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在没有Marks的CBER中,细胞和基因疗法可能被迫与更严格的规则作斗争。
核心在于,小分子药物法规已经确立,但由于先进技术的新颖和复杂性,CBER需要更多的监管支持。而Peter Marks则是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大幅加速的驱动力”。
随着他的离职,再加上FDA的大规模裁员,这一轨迹似乎受到了威胁。事实上,任何与政府相关的打击,都将对CGT这一正在经历严重危机的行业,造成双重打击。
/ 02 /
旧FDA已“完蛋”
在Peter Marks辞职当天,XBI指数单日暴跌6%,是五年来表现最差的交易日之一。这既是市场对于疫苗、CGT企业的担忧,更是对于美国美国医疗监管体系的担忧,以及科学与政治博弈的恐慌。
前任FDA局长Robert Califf说,这一天堪称“公共卫生的黑暗一天”。
尽管支持者认为,在新一届政府中,联邦机构的领导层更替是很自然的,而且FDA知道如何维护审批标准的连续性。
但是,担忧与恐慌仍在扩散。
早在就任之前,Robert F. Kennedy Jr.就曾表示有意重组FDA,机构中的“整个部门”将“不得不裁撤”。
2月份,这场以“提高效率”为名的裁员行动,引发了数千名科研人员与监管专家的失业潮,在市场对FDA审评体系的广泛担忧中,FDA重新雇用流失的员工。
然而,Robert F. Kennedy Jr.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重组计划。上周四,HHS宣布了2万人裁员计划,裁员10000人,提前退休和自愿离职10000人。其中,FDA将失去约3500名员工,而CDC将裁减2400个职位。
“这是一场大清洗”,一名 FDA员工表示。
在大裁员风暴下,一些FDA高管被迫加入了药企,这也引起了市场对于政企旋转门的担忧与讨论。2月份,FDA前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主任Patrizia Cavazzoni加入辉瑞,成为新任首席医疗官。
未来有更多高管流入工业界也不必惊讶。尽管有潜在利益监管冲突,但在当前美国政府大行精简政策下,这些高管的选择似乎也无可指摘。
事实上,真正应该担忧的是人才流失。第23任FDA局长Scott Gottlieb发出了警告,Peter Marks之后会有很多人离职。
因为,那些科学家、审核人员并不愿意在一个,他们觉得使命没有得到尊重,或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机构中努力工作。这无疑会对FDA的运行、创新药械的审核造成巨大影响。
Robert Califf也在LinkedIn帖子中表达了对裁员的严重担忧。
“我们所知道的FDA已经完蛋了,大多数拥有机构知识、深刻理解产品开发和安全性的领导者都已离职。我相信,历史会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会很高兴,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对待他们。”
Califf还警告了潜在的行业影响,并指出:“我已经得到消息称,各家公司正准备将研发转移到欧洲和中国,尤其是生物技术公司。”
/ 03 /
新秩序下的困局
在大规模解雇的第二天,新任FDA局长Marty Makary发表讲话,他承认针对3500名FDA员工的解雇很难,但这对实现“让美国再次健康”的目标是必要的。
这样的愿景演讲未能平息质疑。
正如贸易组织生物技术创新组织首席执行官John Crowley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所说:我们深感担忧的是,FDA失去经验丰富的领导层将侵蚀科学标准,并广泛影响新的变革性疗法的开发,以对抗美国人民的疾病。
支持者如ARCH风投创始人Bob Nelsen认为“搅动死水是好事”,一些药企也认为机会仍大于风险。然而,事实是自2月份裁员以来,FDA的创新器械审核速度已经慢了下来。
根据FDA数据库,今年以来仅有2次创新器械的批准,而2024年一季度批准了12款创新器械上市。过去两年,FDA批准创新器械的季度平均数量在10款左右。也就是说,FDA对于创新器械的审核出现了明显放缓的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FDA发言人对媒体表示,审核节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没有绝对的答案。
不过,在海外媒体看来,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裁员的后遗症。
在特朗普政府推动取消整个联邦政府的职位后,FDA的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成为数十次裁员的对象,其中包括许多入职头一两年的试用期员工。他们是根据立法指示,为加强该机构的产品审查能力而专门雇用的。
此外,一些受影响的工人被要求评估包括AI在内的尖端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最近被引入以试图跟上该领域的新进展。
根据路透社的一份报告,在今年早些时候裁员后,一些医疗器械开发商与CDRH工作人员的中期审查和提交前会议被取消,或仅转为书面回复。
另外,有FDA科学家透露,自2月裁员开始,每人需处理的新产品申请量激增至原先的两倍,复杂申请需更长时间分析,且原本由多人协作的监管备忘录现需独立完成。也就是说,人员精简了不假,但效率正在下降。
或许混乱是短暂的,经过调整之后能够重新走上正轨,但是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如前所述的大多数拥有机构知识、深刻理解产品开发和安全性的人才流失,无疑会对FDA的运行、审批体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更现实一点,裁员为的是节省开支,然而FDA近半数预算来自药企和器械公司的审评费,这些费用用于维持审评团队运转。而特朗普政府裁撤由企业“供养”的岗位,可能会因审评延迟导致企业拒付费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场裁员困境本质是科学与政治的博弈,监管需要独立,但无法脱离财政供养;效率追求合理,却不能以专业断层为代价。
因为,这个代价终将由患者、创新者与整个社会承担。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