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植物界中,有些物种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便是高寒雪山、无水沙漠都能生存,人们有时也会在墙缝中发现植物的踪迹。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植物界中,有些物种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便是高寒雪山、无水沙漠都能生存,人们有时也会在墙缝中发现植物的踪迹。
2022年5月25日,人民网报道,有学者在南京明城墙的墙缝里发现了一种珍稀植物,总共有8棵。
它们是一种乔木,如果见到它们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能认出来它的身份,这是一种在全国各地都有比较广泛种植的一种树。
然而在1941年,一位日本的博士曾断言这一植物已经灭绝,后来它的再次出现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呢?此次在城墙缝隙中发现的8棵又为何会引起专家的高度关注?
«—【·刷新世界纪录·】—»
这种植物人们并不陌生,它就是水杉,水杉是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之一,属于杉科水杉属,它是一种落叶乔木,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现存极少数可以追溯至中生代的古老树种。
水杉最早是在化石中被科学界发现的,长期以来没有发现野生个体树,于是人们也一直都认为这一古老的树种已经灭绝。
直到1941年在中国湖北省利川县首次发现存活的水杉个体,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植物学界,打破了水杉“已灭绝”的认知。
后来人们又在其他的地方也陆续发现了水杉的野生群落,它的野生分布区域极其狭窄,目前主要在中国湖北省利川、湖南省石门、重庆市等地的部分山区有分布。
这次在南京明城墙的墙缝中发现水杉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从2015年开始,李新华就在对南京明城墙墙缝中的植物进行调查,于是这才有机会能够发现这处隐藏起来的水杉种群。
这些水杉生长在墙缝中,树木比较低矮,都不超过1米,其中有一些还遭到了人为的修剪和砍伐。
其中一棵水杉树的直径还不到1厘米,发现它时树高大约只有35厘米左右,但是从树的顶端能够明显看到被砍过的痕迹,这对于判断树的生长高度也造成了影响。
但是专家通过树根部直径大致判断它的树龄应该在4年左右,目前的长势也很好,比较适应墙缝的生活环境。
这8棵水杉中还有一棵树龄在10年左右的水杉树,这次发现的水杉是江苏首次记录到的水杉天然更新林,并且还刷新了世界纪录,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城市环境天然更新种群。
«—【·自然繁殖难·】—»
野生水杉的自然繁殖十分困难,自从它被发现之后,人们在野外就很少能见到水杉树苗,换言之,它的自然更新能力很弱。
水杉的种子发育不完全,许多种子胚胎不成熟或受环境影响而无法正常发芽,导致其天然更新困难。
由于自然生长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等,水杉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其自然繁殖。
水杉的天然种群规模极小,导致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降低其繁殖能力。
现代气候变化导致水杉赖以生存的湿润环境变化,加剧了其种群的衰退,影响了自然繁育的成功率。
虽然现在人们经常能够见到水杉,但多是通过扦插人工栽培出来的,这种植株的基因形式简单,是不能代替种子种植的价值的。
专家分析,这次在明城墙墙缝中发现的水杉种群并不是人工扦插的,很可能是水杉种子借助风力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被传播到了这里,从而在墙缝中扎根。
墙缝相比于其他的土地来说,生长条件算不上优越,那么水杉又为什么能够在这里存活下来呢?
对此李新华也进行了研究,他表示很有可能是这里的环境给水杉种子萌发提供了条件。
明城墙的缝隙比较大,即便是乔木也能在这里生长起来,而且明城墙的历史悠久,长期经历风化侵蚀,在墙缝中就堆积了很多的粉尘,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条件。
这里的环境比较隐蔽,在城市中算是人类活动痕迹比较少的地方,幼苗才得以生长,而且明城墙是向阳的,为水杉幼苗提供了充足的阳光。
水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应亚热带至温带过渡区域,适宜生长温度在10到25℃之间,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更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中,如河谷地带、山坡或溪流沿岸。
它的生长对水分需求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水淹能力,适应季节性积水环境,喜光,耐一定程度的寒冷,但极端低温可能导致枝条冻害。
这次的发现证明水杉仍具有一定的自然繁殖能力,为其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这8株水杉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水杉野生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遗传价值。
«——【·水杉·】——»
水杉在地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最早可追溯至白垩纪,在新生代第三纪以后,由于气候变化和地质运动,水杉属植物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灭绝,仅在中国的特定区域存活下来,因此,它成为极其珍贵的孑遗植物。
1941年中国科学家发现活体水杉之前,世界植物学界认为水杉已经灭绝,只能在化石中见到水杉属植物的遗迹。
后来人们对比研究化石和现存的水杉,发现二者在形态结构上高度相似,这进一步证明了水杉的古老性。
目前全球仅在中国发现野生水杉种群,且数量极少,种群规模小,分布范围极度局限,这种现象与银杏相似,使其具有典型的孑遗植物特征。
目前,水杉的人工繁育已取得显著成效。
虽然种子萌发率低,但通过科学管理,如低温层积处理和苗圃培育,能提高幼苗成活率。
水杉的枝条具有较强的生根能力,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扦插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现代生物技术已用于水杉的克隆繁殖,通过组织培养可快速获得大量无性繁殖个体,提高繁殖效率。
通过这些人工繁育手段,水杉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
中国政府已将水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湖北利川、湖南石门等地,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水杉作为“活化石”,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质历史信息,也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尽管其自然繁育面临挑战,但在人工繁育和保护措施的推动下,水杉的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参考:
人民网《南京明城墙里发现植物“活化石”野生水杉》,2022-5-25
中国科学院《古老的“活化石”植物——水杉》,2013-10-18
中国新闻网《利川存600岁水杉王 当今世界存活水杉大多是其后代》,2015-4-8
来源:牧子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