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不觉之中,《军统在重庆》写了九篇,受到了许多朋友的欢迎。当然,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甚至补充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此不胜感激!
图文:重庆文保志愿者 戴茂涛
昵称:庄生晓梦 老重庆发烧友、本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不知不觉之中,《军统在重庆》写了九篇,受到了许多朋友的欢迎。当然,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甚至补充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在此不胜感激!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爱好者、文物保护志愿者,我的出发点仅仅就是通过这些历史建筑(文物),挖掘出它背后的历史故事,让这些文物建筑生动有趣。我不是研究这些问题的专家,文章更不是学术论文,至多只是一些民间故事。但它们全部来源于人人可见的公开出版物,我只是一个搬运工而已。
有人提出军统总部不是在重庆罗家湾,而是在渝中区较场口或者浮图关,甚至在沙坪坝杨家山和红槽房,或者其它什么地方。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一些考证。
在沈醉和一些大特务的回忆录中,都明确写明了军统局本部在观音岩罗家湾,在研究军统和戴笠的学术著作中,也没有任何异议。具体地说这里叫军统甲室。记得有一位浙江江山(戴笠老家)的朋友留言说,他二爷当年就在军统局甲室任秘书工作,这就完全对上了。
我对军统局研究的兴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谁没有去过儿童医院?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就是当年令人闻之色变的军统局本部!
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如果不说,你根本想像不到它原来的模样。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问题,我专门去了一趟档案馆,终于查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在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以后,军统局也随之迁回了南京,只在重庆留下了一个军统局结束办事处,地点仍然在罗家湾。重庆市政府因办公房屋缺乏,遂由市长张笃伦在9月19日向国民政府申请,希望将军统局原罗家湾总部房舍拔给市政府,作为相关部门合署办公的场地。
这个张市长,也是军人出身,毕业于保定军校,陆军中将。抗战期间任军委会西昌行辕主任。当时的军统局西昌站站长正是后来的大特务徐远举,同时兼任西昌行辕第三组组长。因此,名义上徐远举也就成了张笃伦的下属。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徐靠上了张笃伦这棵大树。
抗战胜利后,张笃伦调任重庆市长兼重庆警备司令。1946年7月,通过其关系,将徐远举调到了重庆,出任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并将自己的养女耿静雯嫁给了他。至此,徐远举成了他的女婿,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特务。
在重庆著名的李子坝轻轨穿楼站旁不远,有一栋气势不凡的江景别墅,就是徐远举和耿静雯的公馆。也许这栋楼也有张市长的功劳吧?
1946年12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以“侍(宇)字第16367号”回电张笃伦市长,同意拨付一部分军统局罗家湾房产,并附“房屋要图”。根据此图,我们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军统局罗家湾总部当年的模样。
注意,准拨的只是“一部分”,即图中以剖面线标注的一部分。据此可以推断,整个图中的房屋都应该是军统局留下的,即现在整个儿童医院的范围内,这与沈醉所说军统罗家湾总部占地200亩大致吻合。
随后,重庆市政府与军统局结束办事处多次函商,在1947年2月后,方才与其达成移交共识,并派重庆市警察局代表市政府接收了这些房屋。同年6月,重庆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测绘制作了蓝图,并在图上作了分配标注。
从这些档案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移交的部分即是现在儿童医院的家属院区域。此处共有原军统局房屋13栋,其中平房9栋,二层楼房3栋,三层楼房1栋,共计51间。并清楚地写明了这些房屋原来的用途,为我们还原了军统局罗家湾总部当年的布置情况。
总部大门设在枣子岚垭一侧,即现在儿童医院的后门。那里有一栋编号为9号的三层楼房,共14间房,写明用途是军统局的招待所及会客室。可以断定,这就是那栋大名鼎鼎的“漱庐”。因为在沈醉等人的回忆录中,都写明这是一幢三层洋楼,位于枣子岗垭大门旁。其中第三楼是戴笠及几个亲信高官的会客室,一、二楼是普通会客室及招待所。在当年的重庆,“漱庐”即是军统局总部的代名词。
进门不远,左边即是一个蓝球场,右边是一个操场。那些平房大多是军统人员的宿舍。其实这里工作的基本是些文职人员,他们吃、住、工作都在这个大院内。
在1、2号楼靠近中山二路一侧,应该就是张笃伦后的重庆市长、军阀杨森的公馆区域,名曰“渝舍”。以前那里建得应该比军统大院更漂亮些,据说像个公园。刚解放时重庆市人民政府曾在此办公,后来在邓小平的要求下迁出,曹荻秋当市长后将此改建成了重庆市少年宫,直到如今。
现在,里面还要一栋黄色的别墅,作为杨森公馆的代表建筑保存下来,也成了文物。据沈醉回忆,这杨森非常好玩,经常到军统局大院来闲逛,晚上见他们下班后灯火通明,还亲自跑下来帮他们关掉电灯,并批评军统职员不节约用电。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移交的部分,有一栋编号为13的小楼,其所在位置与我前面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文化宫巷18号接近,不知那栋白色小楼是否就是它?这是我所知道的整个罗家湾地区,疑似仅存的一栋民国建筑。
另外,从蓝图和“房屋要图”上都可以看出,罗家湾军统大院的地形地貌保留还基本完好,特别是从枣子岚垭大门至中山二路入口,那一段院内马路走向,与现在儿童医院内部道路基本一致。
在蓝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这些房屋移交后的用途,如工务局、卫生局、财政局等等。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掉色。我经仔细辩认,将其标记在复印的图纸上,供大家参考。
这就是从现存的档案资料中,我唯一找到的有关军统局罗家湾总部的一些信息。至于有人说的其他一些地方,我个人认为还是属实的,确实存在过军统的机构,但它们都不是总部。例如较场口石灰市,是军统局控制的重庆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所在地;湖广会馆是军统特务大队的所在地(美国学者魏斐德称那里也有军统的文书科和档案股);浮图关是军统电讯总台的所在地;沙坪坝杨家山是军统乡下办事处的所在地;沙坪坝红槽房是军统与英国情报机构办的“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的场地。
有些我已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介绍过,至于乡下办事处就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地方,是当年为躲避日机轰炸而在郊外办公的地方,后来成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场地而为世人所熟悉。而那个“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就是早期军统与英国方面合作的机构,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展实际工作,存在的时间不长,后来被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取代。
由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对这些军统组织不再详述。实际上,几篇短短的小文是根本说不完的。有兴趣者可以去自行研究,在此结束全文。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告知)
参考书目:
1、《军统内幕》沈醉 中国文史出版社
2、《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美国魏斐德 新星出版社
3、 《戴笠全传》 任中原 中国华侨出版社
4、《蒋介石的王牌特工》 吴越 东方出版社
5、《回放民国现场、密码战》迟步洲、霍实子 中国文史出版社
6、《暗战》台湾刘台平 九州出版社
7、《国殇 国民党对日抗战谍战纪实》施原 团结出版社
8、《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郑蕴侠 团结出版社
9、《红岩密档之B类档案解密》罗学蓬 山西人民出版社
10、《我的特务生涯 沈醉回忆录》沈醉 中国文史出版社
—————END—————
守护历史,传承文化 —— 重庆“文物守护”公益月捐计划
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巴渝大地的千年记忆。在重庆,我们有幸与这些历史文物共存。现在,我们邀请您加入“文物守护”公益月捐项目,以月捐小善,成就文物大守护。
月捐计划亮点:
持续支持:每月定期捐赠,为文物保护提供稳定资金支持。文化传承:您的每一份贡献,都是对重庆文化遗产传承的助力。共同参与:与我们一起,成为文保志愿者,共同守护我们的历史。参与方式:
来源:酱子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