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要给世界上的病毒排个名?第一名会是哪个?莫非是大名鼎鼎的埃博拉?致死率最高能达到90%。可是,它不是朊病毒的对手。或许有人好奇了,一堆蛋白质,怎么就成了“病毒之王”了?因为,蛋白质是最难治的,能干掉蛋白质的,基本能单调人体内的任何东西。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要给世界上的病毒排个名?第一名会是哪个?莫非是大名鼎鼎的埃博拉?致死率最高能达到90%。可是,它不是朊病毒的对手。或许有人好奇了,一堆蛋白质,怎么就成了“病毒之王”了?因为,蛋白质是最难治的,能干掉蛋白质的,基本能单调人体内的任何东西。
不仅烹不死,而且煮不烂,致死率更是高达百分百,对于感染者来说,从感染到死亡就是一场噩梦。有些患者,还会在大笑中癫狂而死,有些“幸运”的,会在失去自我后死去。这就让人好奇了,为什么朊病毒这么可怕?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何为病毒之王。
从动物到人类
朊病毒,曾经大范围传播的目标,不是人,是牛,而且这玩意还是从大英传开的。
我们生活中吃到的很多牛肉,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但是早些年进口,基本就是纯肉,没有内脏和尾巴等部位。这倒不是外国佬不想赚钱,而是他们的菜单贫瘠,不会料理,一般都是直接丢掉的。只不过,在1986年,命运的齿轮卡住了。
一名农场主,为了让牛长得更胖,多挤一些牛奶卖出高价,便想着让牛吃的好点。按理说,这种想法是没错的,但这个黑心的玩意,想到了“废物利用”,将丢掉的牛内脏,还有它们的骨头,配合其他饲料一起磨成粉末,给牛补充营养。
随着牛奶产量变多,以及卖出去的牛肉多了,其他农场主也纷纷来“取经”了,而这一来二去的,越来越多的农场主有样学样。钱确实赚了不少,但后果不堪设想。随着第一只牛患病倒下,越来越多的牛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要么是站不稳,要么是性情暴躁,等口吐白沫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大批量的牛迅速死亡,从多个农场,蔓延到整个大英,自1992年开始疯传,而5年之后,死了165000多头牛。大英的普通人,已经不敢吃牛肉了。讽刺的是,1990年上映的《Mr·Bean》,有一集讲的就是豆子在餐厅吃蛋挞牛肉,果然在自黑这一块,大英是无敌的。
回到正题,牛死了一大堆不说,吃了牛肉的人,也都跟着倒霉了。大英在欧盟境内,牛肉出口的相当多,大量患上疯牛病的人,都被朊病毒所折磨。他们也会站立不稳,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大脑的伤害加重,慢慢变得痴呆。再加上当年的医疗水平一般,连缓解痛苦都做不到,许多倒霉的人,在癫狂大笑后死亡。
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大英被欧盟禁止出口任何与牛相关的制品了,就算是活的牛也不行。为了赔偿受害的农场主,大英给了8.5亿英镑,而禁止出口,并且在30个月内销毁所有的牛,又让大英损失了40亿英镑。
曾经是大英骄傲的养牛业,被一场疯牛病揍的毫无无力还手,而且,此次事件,还揭开了大英的另一幅丑恶嘴脸。他们的牛,都是精心培养改良的“优质牛”,但这种牛几乎全都得病了,反倒是正常繁殖的牛,没有受到影响。如果不是他们瞎改良,牛的抗病能力,也不至于完全消失了。
牛的故事,大概就是如此了。这一次的朊病毒蔓延,是从牛传染给人的,但牛也是受害者。只不过,要是告诉你,人类才是最早的朊病毒制造者,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关不上的“魔盒”
说白了,病毒就是同类相食导致的后果。比起自然界的其他恐怖病毒,人性中的恶,明显更胜一筹。
这里拿古人举个例子。大家应该都注意过,古人普遍短命,除了太平世道少、吃不饱饭、苛捐杂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食人。
比较早的记载,在商汤时期,贵族喜欢搞人祭,就是把活的人做成“祭品”,祭祀当天,贵族提出要吃哪块哪块肉,仆从便从“祭品”身上切哪块。听起来就非常残忍,但和当时的刑罚比起来,这种又显得稀松平常,毕竟还有什么能比凌迟、车裂要狠的?
新朝的王莽死后,头被悬在闹市口,身体被军士分着吃了,肉舌被老百姓吃了,或许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这一辈子,落得如此下场。如果是董卓那种体格,也许还能逃过一劫。
而比较著名的三国时期,也有不少食人的例子。曹操屠城,尸体被程昱拿去做人肉干。要说这老小子是真的狠,贾诩只是会出毒计,但至少没那么丧尽天良。为了让士兵有充足的“口粮”打仗,程昱把切下来的肉,混在其他牲畜的肉里面,骗军士说是“大补的肉”。
至于人肉的危害,即便这东西知道,他也不会在乎,毕竟古代的士兵,就是用来“消耗”的,谁也不知道他们能活得到哪一场战役。
此外,袁绍在围攻臧洪时,城内粟米都吃光了,从老鼠到老马,能吃的都没有放过。但吃完了之后,城就要守不住了,军心逐渐溃散,臧洪为稳住军心,一刀宰了爱妾,分肉给军士享用。类似的例子,在三国时期并不少见。
到了灾荒之年,食人更成了家常便饭。比如南宋时期的饥荒,尸骨露于野,堆了一排又一排。县令不是不想把他们入土为安,而是衙役都吃不饱,灾民死的速度又快,根本埋不过来。侥幸活下来的灾民,也拿不出银两买吃的,正是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
于是,奸商打起了死人的主意,趁着黑夜不注意,将他们的肉割下,做成馄饨,便宜卖给其他灾民赚钱。而更讽刺的是,这种“人肉”生意,早从靖康之后便有了端倪,后来在明朝正德年间“发扬光大”。
那时候是卖孩子,灾民不忍心吃自家的,就把自己孩子卖了,换钱买别人孩子。他们还给“孩子”起了个恐怖的称呼——菜人。只需少量的银两,就能买到一个,而在他们的眼里,“菜人”只是一道菜罢了。
历史,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而这些吃了同类的人,有多少患上朊病毒的,早已不得而知,因为普通人想要被史书记载,很难,更何况还是这种逆天的行为。乾隆朝的一次战争,守将不得已吃了敌军士兵的肉,乾隆本人爱护他,并没有提及,但从奏折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推断出,一支小军队,是如何在极度缺粮的情况下获胜的。
只是,为什么朊病毒无法被消灭呢,烹不死、煮不烂,难道是指温度不达标吗?人类,有没有可能研究出来,预防这一类病毒的疫苗?
DNA中的禁令
还真不是温度不够的原因。除非是用来炼钢的熔炉,能把所有物体融化的超高温度,或者是丢岩浆里面,否则朊病毒就是没有敌手。即便是1000度的沸水,也不能保证把它彻底干掉。这种非常特殊的蛋白质,是目前人类医学无法对抗的。
打个比方,朊病毒就像是一个伪装大师,它进入人类的身体,不会被免疫系统给清除掉。因为在免疫系统看来,它是普通的蛋白质。而一旦绕过了这道最强的防线,不被免疫系统当成入侵体内的病毒,那么朊病毒就可以“开后宫”繁衍了。
繁衍的方式,是通过诱导正常的细胞变质,强行完成同化。更可怕的是,这东西还会破坏人体DNA中的禁令——20号染色体。感染了病毒很折磨人,而真正折磨的,往往是感染后的连锁反应,一旦病毒繁殖壮大,那么症状就要陆续出现了。
相对“幸运”的死亡方式,是忘记了自己的所有记忆,将与任何人之间的回忆抹除,等到渐渐失去了所有的意识之后,人回到了出生时的状态。虽然也非常残酷,但是比起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癫狂大笑的死去,明显要“自在”不少。
感染朊病毒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违反DNA的禁令后,所必须面临的惩罚。同类相食,永远是沉重的话题,这也是造物主给予人类的最后一道保险,打破了后果自负。
至于有没有可能研究出来疫苗?可能性几乎没有,人类还不能轻易改写大自然的法则。尽管有些时候,并不是同类相食产生的症状,而是从动物身上传过来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最好的抵御办法,便是买正规途径的肉,千万不要贪小便宜。
百分百的致死率,不是和人类开玩笑的,科学界虽然没有放弃研究,但至今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病毒,可怕之处不仅在于高致死率,还有心理上的负担,更难受的是,有些潜伏周期长,会在10年后发病,猛然将人类带走。
死前的尖叫、怪笑、痉挛、哭泣,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人类在面对朊病毒时,显得无力又弱小。这种病毒,不仅是人类制造的,其他哺乳动物也能造出来,虽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的预防方式,并不多见。一般是勤洗手,对于买到家里的肉,也一定要弄熟了再吃。千万不要吃生肉,哪怕确定来源有多么干净,为了健康着想,不能大意。此外,各国的海关,对于进口的食物,纷纷加强了监测,所以现在能买到手的,基本都是没问题的。
回顾人类的历史,食人史是永远绕不开的环节,虽然很残酷,却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黑暗面,才能下定决心却改正,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许希望非常渺茫,但人类现在已经认识了朊病毒,不是吗?要想解决,就得先提防,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英国发现疯牛病》
《南昌疾控》——《颠覆医学界认知的致命病原体——朊病毒》
《史记》、《汉书》、《后汉书·臧洪传》、《三国志·魏书·程昱传》、《资治通鉴》、《明史》
来源:电影有深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