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纯沙漠麦田试种成功!亩产294公斤,秸秆还能留下固沙?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23:22 2

摘要:沙漠里能长出麦子吗?实际上不光能长出麦子,而且亩产量接近了600斤。虽然没有正常土地上的产量高,但是纯沙漠麦田,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对未来的防沙治沙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沙漠里能长出麦子吗?实际上不光能长出麦子,而且亩产量接近了600斤。虽然没有正常土地上的产量高,但是纯沙漠麦田,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对未来的防沙治沙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纯沙漠麦田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这个县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整个地区三面都是沙地,沙漠的面积达到了九成,不但气候干旱少雨,土地更是盐碱化严重。

这样的环境下,当地每年的降水量只有50~200mm左右,沙地里一般是不考虑种庄稼的,那为什么又会出现纯沙漠麦田呢?这就得说到内地各省份对新疆各县的对口支援了。

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是由山东省日照对口支援。从2010年开始,日照的对口支援项目主要是在麦盖提县种植防风固沙林。

其中,五征公司,也就是生产农用三轮车的那家公司,也一直在当地从事农机和种植等工作。在早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及项目中,主要就是种植防风固沙林,谁都没有考虑过在当地种庄稼。

麦盖提县县城就在沙漠边缘,如果没有大规模的绿植保护,整个县城不但会遭受风沙的侵袭,长期来看还会被风沙吞没。

防风固沙林的项目就一直在县城和沙漠的边缘地带展开,建立起来的防风缓冲区有46亩左右。

也就是说,山东日照对麦克提县的对口支援,在防风治沙层面,此前一直是种树,并且是大力种树。从2023年开始,大家开始考虑能不能在当地种小麦。

之所以考虑种小麦而不是棉花或者其他农作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改善沙漠土壤,通过持续的种植,将这里的沙地逐渐变成半沙漠半熟地。

另外,种小麦也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号召,满足了当地基本农田供给需求以及粮食安全保障。

具体的种植思路是,前面种上防风固沙林,后方种上小麦。从2022年开始,当地就率先试种了1200亩地的小麦。在试种期间,土地还不是纯沙地,因此平均的亩产量达到了520kg。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2023年开始,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大规模种植小麦。虽然干劲很大,但是在沙地上种麦子可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

负责这一种植项目的五征公司先是花费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将选好的沙地平整成了可以播种小麦的土地。

播种之前,又专门对土地进行了改良工作,毕竟沙子没有肥力,更不会像土壤那样结块粘连,往土地里添加了大量的有机肥料,同时还添加了固沙剂、保水剂、聚合剂等等,这才逐步满足了播种条件。

即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人们还是没有信心,尤其是当地的农民,他们觉得在沙地里种麦子基本上不可能。除此之外,农业专家此前也认为,预计的亩产量可能只有200kg左右。

不过,2024年最终的产量还是不错的,突破了294kg。从试种的角度看,这对未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沙地上能达到这么好的产量,关键还是改良沙地和土壤。

在沙漠种小麦,首先是品种,要选择耐旱、耐盐碱的品种才能保证产量,他们种植的品种是新疆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之一“新冬 20”。这一品种的小麦在南疆地区也是主要种植的品种。

其次就是种植所需的肥料以及水源,采取的办法是水源和肥料一体化配合使用,水肥提前调配好,装在特制的罐子里,这种超大型的罐子,一个就可以管理2000亩的土地。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地下铺设滴灌管道,然后连接罐子,将水肥直接输送到麦子的根部。因为当地温度太高,日常的蒸发量大,所以滴灌技术的综合效益最高。

相比于其他的农田种植,这种办法至少可以节约三成以上的水肥。但总体上来看,由于这一地区极度干旱,采取滴灌措施的同时,他们也配套打了很多水井,以便随时对农田进行灌溉。

最后,所有麦田都还埋设了感应装置,要随时随地监测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酸碱度,根据土壤的具体变化,随时调整水肥的供应。

相对于其他土地上种植,在沙地上种小麦,反清时节、授粉时节、抽穗时节三个关键期,技术人员都得在田间地头忙碌,要随时随地的调整水肥的供应。

所以综合来看,在沙地上种植小麦投入的成本不但高,关键还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以及技术。有观点就认为,与其在沙漠里如此浪费资源,还不如把其他的良田管理好。

实际上,日照对口支援当地的负责人也表示,这样的种植试验性较大,长远来看是为了改良沙漠的土壤土地。

改良沙漠原本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按照规划,未来 3~5 年内,将从现在的6400亩逐步扩大到5万到10万亩,亩产量也希望能达到350~400kg以上。

届时,防风固沙林的面积也将进一步向沙漠腹地推进,逐步能扩大到100万亩。换句话说,防风固沙以及种植粮食是配套同时推进的。

按照初步的规划,未来要在当地继续种植,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能打造成高产稳产的农田,不但可以改善环境,从此也将具备经济效益。

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要随时随地解决各种新问题。比如滴灌设备的铺设,此前铺设的就过宽,导致农田中间的麦子长势不好,甚至根本没有长起来。

技术人员还观察到,当地小麦的播种每年都适宜提早,越早种下的小麦在冬季出苗更稳定,也更茁壮。

从上述情况就能看出来,推进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不足,关键是要随时随地的解决和总结经验。

不光在麦盖提县有沙漠小麦,在新疆和田的墨玉县也有人在沙地里种植小麦。

第一年种植亩产只有180斤

50多岁的赵明原本一直在北疆承包土地搞种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在南疆地区种植牧草有商机,于是就打算到和田地区承包沙地大干一场。

他最终选择了和田的墨玉县,承包了沙漠边缘的土地。从昆仑山上流下来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沙地的土质原本就不好,按照赵明的规划,原本只种植牧草。

但是,经过进一步调研后,赵明觉得牧草种植太过于粗放,如果种植小麦的话,粮食可以给人吃,秸秆可以用来做饲料,效益要比牧草高很多。

于是,在承包的沙地上,赵明先是试种了一部分。他原本以为这里的水源灌溉不成问题,如果做好各种准备,麦子是可以长出来的。

现实很快啪啪打脸,第一年,他种下的小麦几乎都死在了收获季之前,仅存下来的小麦亩产量只有180斤左右。

很多人都劝他放弃种小麦的打算,当地农民也告诉他,你是穿着貂来的,穿着裤衩子回去,言外之意,他会赔的精光。

可是赵明不信这个邪,决定在改良土质的问题上进一步下手。

亩产量增长到1200斤

赵明通过一家农技公司,将有机肥进行发酵处理,专门提取其中的液体,肥料是偏酸性的,能够改善盐碱土地。

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种植中,他们也采取了滴灌高效的用水方式,相比于过去的漫灌,能够节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截止到2024年,赵明在沙漠边种麦子已经来到了第四个年头。亩产量也从最初的180斤左右逐渐增长到了1200斤。

产量上来了,土壤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整片土地表面上都是沙子,没有任何的耕作层。到了2024年,土地表面的耕作层已经有了30公分左右。

除了种小麦,赵明还在承包的沙地上种起了玉米,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他觉得,如果和田地区还有合适的沙地的话,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最重要的是,把此前总结起来的成功经验推广出去,有利于整个南疆地区未来防沙治沙的推进。

粮食种植一方面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秸秆也可以制造成肥料以及饲料,粮食作物的根系也能全部还田,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也要看到,每片沙地的性质、特征都不一样,能不能种植起来,庄稼最终的产量如何,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从整体上去考虑。最主要的,一定要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方法。

这是赵明在墨玉县种粮食4年的经验,他认为自己的成功不见得能够直接照搬到其他地区,找到合适的方法才是重要的。

结语

随着墨玉县的沙漠边缘地带开始种植粮食,风沙的天气在减少,用赵明的话来说,人一直在向沙漠腹地挺进,沙漠在真的后退。

麦盖提县的试验种植也是这样的情况,本质上都是要确保沙漠不会再向人类进攻,而是人类采用自己的方式向沙漠进攻。

下一步会不会持续扩大种植面积,那就要看种植效益究竟怎么样,以及对土质的改良情况可以发挥到何种程度。换句话说,围绕沙漠的治理和防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资料:

《沙漠小麦亩产294kg,如何做到的?》 大众日报 2024年6月25日

《黄沙→绿洲,沙漠种麦人教你如何种麦治沙》 央视新闻 2024年6月23日

《赵明:沙漠新农人,以科技筑梦绿洲》 墨玉县融媒体中心 2024年8月8日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