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年春招季,北京的招聘会现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就像潮水一般,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们,怀揣着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各个展位之间来回穿梭,都盼着能和用人单位的代表好好聊聊,为自己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又是一年春招季,北京的招聘会现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就像潮水一般,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们,怀揣着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各个展位之间来回穿梭,都盼着能和用人单位的代表好好聊聊,为自己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咱先说说那个会计专业的女生吧。她好不容易挤到一家看起来超诱人的公司展台前,这家公司的招聘海报上明明白白写着有北京户口、事业单位编制、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单位还提供住宿,甚至还有新建的食堂呢。她满心欢喜地把简历递给HR,可谁能想到,这HR翻着简历,手指在“毕业院校”那一栏愣是停了足足五秒。这五秒啊,就像五把刀扎在女孩儿的心上。最后,HR来了句“同学,我们更看重实践经历”,然后笑着把简历递回给她。女孩儿这一瞥眼,看到桌上另一叠简历里露出北航的校徽,那心里啊,真不是个滋味儿。
这时候旁边有个男生忍不住小声吐槽:“肯定就盯着那些重点院校毕业的,现在都这么玩儿,不会明说罢了。”女孩儿不死心,追问是不是因为毕业院校的原因。HR倒是很“客气”地回答:“今年优秀毕业生太多了,非211、985院校在我们这儿确实没什么机会,你还是去别的公司看看吧。”女孩儿没办法,只能去一家私企试试运气。嘿,这次倒是在学校要求上过关了,可人家明确说给不了她简历上期望的薪资。她小心翼翼地问:“那您这儿工资大概是多少呢?”“基本工资4000 - 6000,还有奖金、补贴啥的,主要看工作能力。”女孩儿当时没多想就应下了,可等冷静下来一算账,扣除租房和吃饭的钱,基本就没剩下啥了,当时就心酸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还有一个双非硕士小伙儿,那也是满肚子苦水。他家离招聘场馆近,一早就去了。场馆门口大横幅挂着教育部“严禁学历歧视”的标语,他觉得自己有希望。他去心仪的科技公司应聘,结果被婉拒。HR说他“专业匹配度不足”,可同专业的985院校毕业生不仅接到面试通知还被录取了。小伙儿很无奈地说:“啥匹配度,就是歧视双非的借口。”他还翻出政策文件截图,最后只能默默锁了屏,心里想着是不是真就差那几个数字代表的学历。
再看看那个人工智能企业的展位,有个戴着眼镜、充满书生气的男生,他是211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他特自信,想着去年有师兄在这家公司干得不错,今天听到消息就急忙赶来。结果轮到他投递简历时才发现,今年人家只要研究生了。这就好比一盆冷水,把他所有美好的期待都浇灭了。气得他转头就扎进了隔壁的“直播带岗”区,也许在那儿靠段子还能博个关注,找到机会。
最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那个中文系的小伙子,他在国企展区来来回回转了三圈,愣是一份简历都没投出去。为啥呢?人家行政岗只要理工科方向的,文科生连报名系统都过不去。这文科生在求职路上怎么就这么难呢?
不过啊,大家也别太焦虑。有网友就说,很多来招聘会的公司也就是走个过场,真正找工作的机会还得在网上多投简历、多找渠道。这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多试几条路总比一条路走到黑强。
在当今社会,学历虽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往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双非院校的学生,他们也是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付出了很多努力,不能仅仅因为毕业院校不是重点就被否定。然而现实中,这种学历歧视却屡屡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员工当然是希望找到最优秀、最适合岗位的人。但要是因为学历歧视而错过一些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那可能也是一种损失。毕竟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用学历这一把尺子去衡量。
而对于求职者,尤其是双非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这种就业环境下,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虽然不是重点,但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项目竞赛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履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拓宽求职渠道,不要只把希望寄托在招聘会上,网上的招聘信息也是海量的,也许在那里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春招季里的北京招聘现场,展现出了双非学历者求职的辛酸与无奈,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求职市场的复杂。大家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如果你是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企业招聘者,你觉得学历在招聘中应该占多大比重呢?让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我的宝藏兴趣##春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志愿课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