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杭州机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01:15 1

摘要:张熹(化名)缩在驾驶座上,手机每隔10分钟震一次,那是他防睡过头的闹钟。

凌晨3点的杭州机场,路灯昏黄。

张熹(化名)缩在驾驶座上,手机每隔10分钟震一次,那是他防睡过头的闹钟。

后视镜里,他的眼角耷拉着,胡子拉碴,和3年前那个西装革履的程序员判若两人。

“师傅,能开快点吗?我赶6点的航班。”后排乘客催促着。他踩下油门,导航显示“剩余车程47分钟”。

这单能挣165块,够交女儿一天的托管费。

方向盘上,他的指关节凸起一层茧。

3年,4021单,66万流水,杭州机场专线“单王”……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个中年男人“不要命”的活法。

2022年冬天,35岁的张熹抱着纸箱站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楼下。

裁员通知来得猝不及防,HR那句“优化35岁以上员工”像一记闷棍。

房贷每月1万2,小儿子刚出生,老家父母的降压药不能断……招聘软件上清一色的“限35岁以下”,让他第一次觉得,年龄竟成了原罪。

“开网约车?我这晕车的人能行?”

妻子把驾照拍在他面前:“总比看着存款清零强!”

第一天接单,他握着方向盘的手直抖,导航播报“前方违章拍照”都能惊出一身冷汗。

直到某天,一个乘客问他:“师傅你这车是专车吧?”他才知道,机场专线一单能顶普通快车三单。

但机场专线的生存法则,是把自己焊死在车上。

张熹的生物钟跟着航班走,凌晨4点接早班机,深夜送红眼航班,困了就在加油站眯两小时。

手机里18个闹钟,精确到分钟,超时1分钟,平台扣分;少一个好评,“单王”保不住。

车载充电器永远插着两部手机,一部接单,一部循环播放女儿弹钢琴的视频。

“别人说我月入2万,可他们没算账。”

他掰着手指,混动车月租4000,充电费1000,保险平摊到每天80……66万流水扣完成本,净赚不到40万。

最扎心的是去年体检,脂肪肝、腰椎膨出、心率不齐,医生警告“再熬夜就是玩命”。

而成年人的体面,是左手尿袋右手降压药。

在机场厕所隔间,张熹藏着秘密:一包成人纸尿裤。

“堵车时根本找不到厕所,有次憋到差点尿裤子。”他说这话时轻描淡写,就像讨论代码bug。

车上常备三样东西:泡面、充电宝、刮胡刀,吃泡面省时间,刮胡子是为让乘客觉得“这师傅体面”

最疼的不是腰,是心里那道坎。

有次拉客到母校门口,乘客问他:“师傅以前干啥的?”他攥紧方向盘:“搞IT的。”

后视镜里,对方眼神瞬间变得复杂。那天收车后,他给妻子转了200块,留言:“孩子托管费还差多少?我再跑两单。”

当拼命成了唯一的筹码,只有一直拼命才能让生活更好,老婆孩子热炕头。

张熹不是孤例。

上海陆家嘴的投行精英夜里当代驾,深圳华强北的老板开货拉拉,985硕士送外卖……这届中年人早就不信体面,只信活着。

网约车行业748万司机,74%日均流水不到300块。平台把每公里收入压到1块钱,却把“单王神话”炒得火热,毕竟,总得有人替新车租买单。

张熹的成功像一面照妖镜,照见普通人的困局,也照见行业的荒诞。

他说等小儿子上小学就退休,可眼下还得继续熬。最近他换了混动车,理由是充电比加油省一半,这话听着扎心不?

成年人的精打细算里,哪有诗和远方,全是眼前的苟且。

凌晨的机场高速上,张熹的车混入一片“空车”灯牌中。远处航站楼灯火通明,像极了当年他熬夜改代码的写字楼。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知前路艰难,还敢踩下油门。”这话他不懂,但他做到了。

来源:去武汉旅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