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赏读 | 百年首钢由工业性向城市性转变的全景图卷——《复兴旅程:首钢园北区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自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7 16:09 1

摘要:从最初零星参与个别转运站的改造,到联合泵站再到西十冬奥广场整体,小雪花慢慢积蓄成了小雪球;而后从三高炉到冬训中心,到六工汇,到香格里拉酒店再到制氧厂和大跳台,1.22平方公里的场地里,一栋栋,一组组,不断凝聚着筑境和合作团队的智力结晶。

作者: 薄宏涛 著

责任编辑:杜丙旭 赵祎琛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1

百年首钢由工业性向城市性转变的全景图卷

——《复兴旅程:首钢园北区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自序

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

从2015年秋天第一次踏入首钢园区起,我就和这块神奇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最初零星参与个别转运站的改造,到联合泵站再到西十冬奥广场整体,小雪花慢慢积蓄成了小雪球;而后从三高炉到冬训中心,到六工汇,到香格里拉酒店再到制氧厂和大跳台,1.22平方公里的场地里,一栋栋,一组组,不断凝聚着筑境和合作团队的智力结晶。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的今天,对于这一更新历程进行回望、思考、沉淀和梳理是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这不单是复盘百年首钢原有制铁炼钢区域由“工业性”向“城市性”转身的全景图卷,更是希望藉由这样的总结找寻到一条具有普世价值的更新之路。

在此前出版的姊妹书《复兴引擎》中,针对三高炉这座工程难度极大的单一项目,我重点关注了它的实施记录和技术设计的剖析。而这本《复兴旅程》,既延续了前序思路,又进行了思考的拓展。

本书结合西十冬奥广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等涉奥项目和以六工汇为代表的非奥项目,探讨了奥运大事件“平赛结合”的命题,总结出了“竞技+生活+”的特色产业组合模式。此外,本书尤其增加了对于更新项目IP塑造、场景营造、文化传播等维度的触媒推动力的梳理和挖掘,力图跳出传统狭义建筑学对于设计维度的单一关注,进入向上打通策划、向下链接运营的广义建筑学视野。同时,希望能从产品塑造维度视角提供一种流程性总结,从而使首钢园区更新这一高举高打、自上而下的国际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复兴运动,能够以可言传、可借鉴、可复制的方式和面貌为世人所认知。期待首钢模式的一些有效经验和实施路径能惠及更大范畴内能级差异化的城市中的更新实践,从而全面助力城市更新行动在神州大地开枝散叶,进而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一个优秀的城市更新样本和中国模式类型。

本书是《复兴引擎——首钢三高炉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的姊妹篇,与上一本专注于一组建筑不同,本书希望全面回顾2016至2022年筑境在首钢园区的更新实践,突出重点、兼顾整体,以全景化角度呈现出首钢园——这一北京城市复兴地标的打造历程。

书中重点阐述西十冬奥广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六工汇三组项目,兼述金安桥、香格里拉酒店等项目,自北而南,建构一条从北侧阜石路(西十货运支线原线位)经石景山、秀池、群明湖直至长安街西延段的场景走廊,展示了百年首钢原有制铁区域由工业性向城市性转化的全景图卷。通过历史梳理、策划定位、技术特点、空间解析、建造回顾等众多维度,展现了不同建筑群组在其奥运周期及后奥运周期中所承载的城市使命、激活区域产业复兴的社会责任和善待遗存更新赋能的设计策略。

对照国际领域相似能级、相似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中采用的长效更新、渐进发展的通用模式,首钢园区的更新呈现了一种大事件驱动激发下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时间压缩型渐进式更新”。2022年冬奥会前后的更新周期内,项目的更新落地呈现出了“大事件激活、锚点建筑选择、文化IP塑造、空间肌理织补、关联产业集聚、城市活力生发”等一系列完整的进阶历程。奥运周期后,又扎实有效地实现了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真切地融入了城市日常的经济和生活运转,全面系统地激活了京西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市政配套升级、城市场景升级、都市活力升级。

更新后的首钢园区,坐拥京西地区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冬季奥运遗产资源,以“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角色成为北京城极具热度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三号高炉、一号高炉和服贸会会场等一系列充满工业风貌的特色展陈空间成为众多品牌发布和文化事件的首选地;众多产业组群以强烈的差异化场景把这里打造成了追求企业个性和绿色可持续工作环境的新兴科创产业的聚集地;全面敞开怀抱融入城市的园区,已经成为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重要都市活力聚集地及策源地。这座北京城市复兴的崭新地标,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世界城市更新领域的经典案例群库中提供出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样本。

首钢园区的更新是我从业生涯最复杂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虽然此前我也完成过一些改造项目,但和这座高炉的改造相比完全是云泥之别。

这是全国第一次把炼铁高炉设施改造为民用建筑,作为设计人,面对一系列防火、疏散、防水等规范空白和除尘、除锈、耐候等工艺攻坚,设计一路在摸索、试验和论证中前行,技术推进过程可谓艰辛;更新后高炉主体空间的使用权属,经历了部属、市属与企业的三方主体的多次轮转,功能定位也有了博物馆到多功能发布中心的转化,面积指标又经历了从小到大、再数次缩小的往复,定位设计过程可谓纠结;高炉工艺技术我们是门外汉,唯有反复读图和踏勘以期学习掌握知识盲点。手脚并用的上百次攀爬中,相伴的时有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亦有滂沱大雨、似火骄阳,更有鹅毛大雪和呼啸狂风。一次次的攀爬,如同一次次的修行。现场体悟过程可谓深刻;从2016年6月,我们完成的两湖片区(秀池及群明湖)城市设计中明确三高炉作为文化地标的那一刻起,到2019年9月项目的全面竣工,我的心境亦随着项目起伏涨落。有困顿也有振奋、有沮丧也有感动、有迷茫亦有坚持、有失落亦有昂扬、有感伤更有欢欣……感恩有智者引路当途、相携相助和团队一路同行,让我们最终顺利抵达了终点。

来源:辽宁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