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协同稻麦提升单产,深化科企合作模式,助力江苏种业振兴”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政研企领域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江苏稻麦协同增产,科技合作创新与种业振兴的融合路径。
4月2日,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协同稻麦提升单产,深化科企合作模式,助力江苏种业振兴”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政研企领域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江苏稻麦协同增产,科技合作创新与种业振兴的融合路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副院长陈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及其种业处、推广总站等相关领导,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所长李爱宏及相关稻麦专家,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及相关营销、生产、科研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所长李爱宏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
在稻麦轮作体系中,品种的适配性、技术的集成度、科企合作的紧密度,是破解单产瓶颈的“金钥匙”。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介绍,近几年,明天种业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先后引进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扬麦33、高产广适多抗小麦品种扬麦34以及高产优质、适合轻简化栽培的杂交籼稻品种扬籼优903。同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科研团队在品种推广应用过程中,分别给三个品种制定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集成配套方案,借助明天种业健全完善的营销渠道予以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共同为全省“小麦+杂交籼稻”轮作协同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悉,扬麦33、扬麦34合计推广面积超400万亩。
严辉民表示,未来明天种业将继续践行“抢抓种业振兴机遇、拼出更加美好明天”的发展纲领,并以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契机,与大家一起以高产优质稻麦品种为支点,以科企深度合作为有效手段,共同提升江苏粮食单产新高度,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江苏智慧。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韩国标从好品种的打造、协同稻麦提升单产、小麦大单品推广规划、企业的建议和诉求四个方面,分享了扬麦33、扬麦34小麦品种2027年目标推广700万亩运营方案。其中,扬麦33凭借抗赤霉病、高产安全的优异特质,在2023年创下江苏小麦百亩单产纪录,并进入全国小麦实收高产典型案例;扬麦34则凭借高产广适、抗倒抗逆的优势,在2023年刷新淮南麦区最高产纪录,2024年打破苏南高产纪录。韩国标介绍,扬麦33、扬麦34高产纪录几乎都是来自适期播种的田块,江苏是典型的稻麦两熟省份,要想提高稻麦周年总产,特别是小麦单产,适期播种尤为重要。“2024年通过示范和茬口试验,我们发现扬籼优903这一类(适合机插秧)熟期的杂交水稻非常适合扬麦33、扬麦34腾茬适期播种需求。”韩国标说,这将为“小麦+杂交籼稻”轮茬模式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海波从品种优势、产量表现、生产体系规划等方面对扬籼优903百万亩大单品打造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扬籼优903广适性较强,耐热、高产、抗病、再生能力强(生育期早),适宜多种复种模式、多样栽培、各种肥力土壤,在2024年江苏省睢宁县高产创建中,亩产达855.6公斤。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主任高德荣以《聚焦重大问题,开展小麦育种攻关》为题,分享了扬麦33、扬麦34的育种背景以及未来规划。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副所长肖宁为大家介绍了扬籼优903的育种背景和规划,以及近年来该所两系不育系的选育和转化利用情况。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对江苏明天种业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的合作成果表示肯定和支持,并要求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提高商业化育种的创新能力,把更多好品种推广开来,走出江苏的科企合作新路径,为江苏大面积粮食单产提升作贡献。
会上,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所长李爱宏分别就《稻麦协同提升单产技术合作及科研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两系不育系“前88S”技术开发协议》进行现场签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克华在总结讲话时表示,从“政研企合作,振兴种业”这个主题来看,本次活动意义特别重大。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扛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大梁。二是要明确合作目标,突出合作重点,通过建立强强联合,选育大品种,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三是健全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