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对华加征34%对等关税,我国玻纤出口将受到冲击。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34%关税,将冲击我国出口关联度高的行业及企业。在我国建材产品中,玻璃纤维出口业务占比较高,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占国内玻纤纱总产量(756万吨)的26.75%
近日,美国对华加征34%对等关税,我国玻纤出口将受到冲击。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34%关税,将冲击我国出口关联度高的行业及企业。在我国建材产品中,玻璃纤维出口业务占比较高,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总量占国内玻纤纱总产量(756万吨)的26.75%;从玻纤出口地区来看,美国是我国玻璃纤维主要出口国家之一,2024年我国玻璃纤维出口总量为211.88万吨,其中出口美国24.57万吨,占比为11.60%;出口总额为30.29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4.05亿美元,占比为13.37%。
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将大幅增加我国玻璃纤维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直接压缩了我国玻纤企业的出口利润,此外,即使将成本压力通过提价传导到下游消费者,我国玻纤产品在美国市场也将失去价格竞争优势,最终丢失美国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海外产能布局多、尤其是在美国本土进行产能布局的玻纤企业竞争优势显现。
美国或将免除建材产品关税征收,对玻纤出口影响有望减弱。根据1月25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加州发表讲话时表示,“考虑”未来3年内不征收建筑材料关税。玻璃纤维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常作为增强材料与水泥、石膏等材料混合,制成增强建材产品,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此外,还可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用于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层等,是典型的建材产品。如后续美国免除对建筑材料关税的征收,则加征关税对我国玻璃纤维出口美国的影响较小,需关注豁免关税的建筑材料品类,以及建材产品关税豁免是否有国家地区差异。
全球玻纤龙头企业,美国本土产能布局优势凸显。中国巨石是我国玻璃纤维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产能规模全球第一,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比例为35%左右,拥有美国南卡、埃及苏伊士两大海外生产基地,海外产能共计45.6万吨/年,其中美国产能为9.6万吨/年。相较于国内其他玻纤企业来说,预计中国巨石海外销售情况受美国增加关税影响较小,该公司可发挥其美国生产基地优势,提升美国市场份额。
一、企业层面:产能外迁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
头部企业如中国巨石通过海外基地建设规避关税壁垒,其埃及工厂产能达34万吨,产品通过苏伊士港直供欧美市场,运输成本较国内低 15%-20%,且享受埃及与欧盟的贸易协定优惠。美国本土工厂12万吨产能采用天然气直供协议锁定成本,产品价格较进口低10%-15%,在2024年美国玻纤需求增长8%的背景下持续抢占份额。同时,企业加速产品结构升级,风电用纱、超薄电子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超60%,毛利率较普通粗纱高8-12个百分点,12米级叶片用纱通过Vestas认证后单吨溢价达 30%。
二、政府与行业协同:政策工具与市场拓展组合发力
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的同时,通过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3月发布的出口退税率文库明确支持玻纤产品,企业可通过 “离境即退税” 政策提前获得资金支持,缓解现金流压力。行业协会推动自律公约与技术标准,2024年七大企业关停101万吨落后产能,发布《低碳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引导绿色生产,同时鼓励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 合作,如沙特20万吨基地建设辐射中东及东欧市场。地方政府如江西上犹县设立玻纤产业研究院,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
三、长期战略:内需扩容与合规体系构建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东盟与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占比分别提升至16.4%和47.8%。国内市场成为重要缓冲,85%出口企业同步开展内销,2024年内销金额占比近 75%,政府通过 “出口转内销” 政策打通堵点,扩内需措施加速落地。针对潜在合规风险,中国巨石埃及工厂本地员工占比超90%并通过SA8000认证,有效应对美国 “强迫劳动” 实体清单审查。行业整体通过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2024 年出口量突破200万吨,在全球产能占比超60%的基础上,持续巩固 “全球一供” 地位。
来源:CHN建筑材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