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肿瘤,与KIT D816V突变密切相关,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SM包括六种亚型,不同亚型的患者预后差别较大,其中进展型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dvS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对较短,临床预后较差
近期,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多项血液领域的研究重磅公布。基于此,本期圆桌访谈特邀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义成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巍教授
接受采访,聚焦SM的疾病现状与前沿进展,共同探讨阿伐替尼的临床应用前景,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吴德沛教授
SM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病理、临床特征和分子表达的髓系肿瘤类型,长期以来,其诊断和治疗尚未得到足够重视,能否请张义成教授谈谈SM的疾病现状和诊疗情况?
张义成教授
SM是克隆性肥大细胞在真皮组织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或系统中异常增殖、浸润,并释放大量血管活性介质,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根据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SM分为骨髓肥大细胞增多症(BMM)、惰性SM(ISM)、冒烟型SM(SSM)、SM合并相关血液肿瘤(SM-AHN)、肥大细胞白血病(MCL)和侵袭性SM(ASM),后三种亚型属于AdvSM。一项丹麦的回顾性研究显示,SM的年发病率估计为0.89例/10万,其中ISM比例最高,占82.5%1-2。SM作为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较低,这使得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目前也缺乏相关统计学数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认识SM十分关键。SM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病变、淋巴结肿大、骨髓肥大细胞浸润等。在进行临床诊断时,若发现形态学或流式细胞检测提示肥大细胞表型,需警惕SM,以避免漏诊和诊断延迟。在治疗方面,临床主要针对AdvSM。在疗效明确的靶向药物出现前,治疗主要依赖于羟基脲、干扰素、传统化疗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等。对于合并器官损害的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对于白血病或侵袭性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近年来,多款靶向新药涌现,其中KIT抑制剂不仅在实体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改善了血液肿瘤SM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吴德沛教授
1,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困扰。能否请王巍教授谈谈AdvSM患者的治疗挑战,并分享一下最新的治疗进展?王巍教授
90%以上的AdvSM患者存在KIT D816V突变3,该突变可导致肿瘤性肥大细胞增殖和积累增加,进而导致严重、虚弱且通常难以预测的症状和较差的生活质量4。除标志性的KIT D816V突变外,约90%的AdvSM患者还可能检出多种体细胞突变,其中S/A/R(SRSF2、ASXL1和RUNX1)基因组突变被认为是高危突变,已被证实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51,其中,AS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约为3.5年,SM-AHN的中位OS为2年,MCL预后最差,中位OS仅为0.5-2年AdvSM的传统治疗包括克拉屈滨和干扰素α,对于难治患者和TKI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的患者,可考虑多药化疗后进行allo-HSCT3。此外,由于大多数AdvSM患者携带KIT D816V突变,KIT抑制剂成为治疗的焦点。阿伐替尼是靶向KIT D816V突变的强效、高选择性抑制剂,在AdvSM患者中的疗效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PATHFINDER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表明,接受阿伐替尼的AdvSM患者总缓解率(ORR)为75%,同时患者的肥大细胞疾病负荷客观指标也大幅降低本届EBMT大会上公布了两项阿伐替尼治疗AdvSM的重要研究。基于PATHFINDER研究和在六个全球研究中心开展的真实世界病历回顾性研究,一项回顾性研究使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比较了接受阿伐替尼和最佳可用疗法(BAT)治疗的AdvSM患者的OS和治疗持续时间(DOT)6。结果显示,在一线(1L)治疗队列中,阿伐替尼组未达到中位OS,BAT组中位OS为32.2个月,阿伐替尼组和BAT组中位DOT分别为41.3个月和13个月。在2L+治疗队列中,阿伐替尼组未达到中位OS,BAT组中位OS为17.9个月,阿伐替尼组和BAT组中位DOT分别为21.3个月和5.4个月,并且在IPTW调整后的Cox分析中,无论是1L还是2L+治疗,与接受BAT治疗的AdvSM患者相比,接受阿伐替尼治疗的OS和DOT显著改善(P值均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7,AdvSM患者在allo-HSCT后使用阿伐替尼的疗效良好,可实现持续的缓解,包括实现完全缓解(CR)或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且安全性良好。此外,团队也进行了尝试,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伴有C-KIT突变的患者中,若移植后MRD阳性,使用阿伐替尼进行维持治疗,初步临床效果较好。吴德沛教授
结合本次EBMT大会的研究进展及近年来SM的领域进展,能否请王巍教授分享一下阿伐替尼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谈谈这些研究进展对于临床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王巍教授
阿伐替尼作为高选择性KIT D816V抑制剂,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靶向致病突变,从而大幅降低脱靶毒性。从临床实践来看,阿伐替尼在AdvSM患者中展现出以下特点:阿伐替尼可帮助患者实现深度分子缓解,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可通过剂量调整有效管理6-7。
在一线治疗中,与BAT相比,AdvSM患者接受阿伐替尼治疗可实现更长OS和DOT,即使在一线治疗失败后,阿伐替尼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仍可延长OS,为晚期患者提供生机6。此外,allo-HSCT后使用阿伐替尼可帮助患者清除MRD,提示其在移植后维持治疗中的潜力。EBMT大会的两项研究结果为阿伐替尼的临床运用提供了可靠的真实世界数据,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
吴德沛教授
既往多项研究已证实阿伐替尼在AdvS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本届EBMT年会上发布的最新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真实世界中阿伐替尼一线、二线及后线治疗延长OS和DOT的优势,以及在allo-HSCT后使用阿伐替尼实现深度缓解的潜力。展望未来,可通过深化精准靶向治疗,开发更多针对基因突变的特异性药物,优化SM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加强多学科合作,进一步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首届百名国家杰出医师
全国先进工作者
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张义成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华血液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学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美国血液学会(ASH)会员
主要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发表包括JCO, JBC和BMT,BBMT等SCI论文30多篇。王巍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MM专业学组常委、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学组常委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噬血细胞综合征联盟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全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参考文献:
1.常龙,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3, 44(4) : 336-339.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组, 中国肥大细胞增多症协作网络.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2, 43(12) : 969-978.
3.Reiter A, et al. Leukemia. 2022 Aug;36(8):2108-2120.
4.Gotlib J, et al. Nat Med. 2021 Dec;27(12):2192-2199.
5.Veitch S, Radia DH. Diagnostics (Basel). 2023 Dec 29;14(1):80.
6.Andreas Reiter, et al. 2025 EBMT #B309.
7.Seok-Yun Lee, et al. 2025 EBMT #P312.
编辑:Huki
审校:Vera
排版:Aiden
执行: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