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宋阳波:提高组织绩效,探寻团队激励最优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9 09:14 2

摘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管理的有效性对于企业或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其中,激励机制设计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随着跨部门协作的普及以及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化团队的兴起,复杂且多元的团队情境常常为组织的管理者实施具体的监督及激励机制带来一定挑战。

提高组织绩效,探寻团队激励最优解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宋阳波教授的合作研究在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上发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管理的有效性对于企业或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其中,激励机制设计是组织管理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随着跨部门协作的普及以及后疫情时代下的全球化团队的兴起,复杂且多元的团队情境常常为组织的管理者实施具体的监督及激励机制带来一定挑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宋阳波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的陆卓然教授的合作研究Network-based Peer Monitoring Design聚焦团队激励设计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拓扑的多主体协作框架,研究委托人在代理人行动不可观测但存在内生性同伴监督网络的情境下,如何通过任务分配顺序与奖励机制设计实现全员努力的最优激励。对于几种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作者推导出了最优分配顺序的明确特性,并提出了两个新的衡量指标——总成本(total cost)和稳定性(stability),供委托人对这些网络进行排序。这不仅为学术界研究团队激励设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实际的组织管理者在复杂网络环境下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进一步提高团队绩效。

该研究论文在经济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上发表。

作者简介

宋阳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博弈论、网络经济学、合约理论、机制设计

本文合著者

Zhuoran Lu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在组织管理领域,网络结构与组织激励效率紧密相连,不同组织结构会带来不同绩效表现。传统单团队情境下的监督机制已得到充分验证,但在多团队情境中,由于代理人观测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且存在跨团队动态交互效应,传统监督机制面临诸多挑战。当团队间存在层级关联或异质连接模式时,代理人的按序列行动选择可能导致激励传导失灵,使同伴监督的边际效益呈非线性递减,这使得单团队情境下的优化结论难以直接应用于复杂的组织网络。

研究发现

模型构建与机制设计:研究构建基于网络拓扑的多主体协作框架,设定参与者、行动、技术、网络结构、机制设计等要素。委托人需设计工作序列和奖励方案,代理人行动不可观测,但可通过网络和工作序列形成内生性同伴监督网络。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最优工作序列特性不同。

单团队情境:团状网络中,按重要性升序排列是最优工作序列,全连接实现最高行动透明度,总激励成本最小;星型网络中,管理者需平衡先行动者与后行动者数量,确定最优后行动者数量以控制成本。

多团队情境:扁平化组织中,不同网络结构如密集核心 - 边缘网络、核心 - 边缘网络等,通过特定的工作序列安排实现激励成本最小化。层级化组织中,层级团状网络和层级星状网络通过平衡内部行动透明度来优化激励。

网络比较分析:从总成本和稳定性两个维度评估网络。总成本方面,密集核心 - 边缘网络最低,层级星状网络最高;稳定性方面,密集核心 - 边缘网络最高,层级星状网络最低。其他网络的成本和稳定性在不同团队规模和数量条件下存在差异。

研究意义

理论上,该研究提出的框架为研究团队激励设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突出了降低激励成本的关键手段,明确了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最优顺序的特性,以及委托人对团队连接方式的选择倾向。实践中,为组织管理者在复杂网络环境下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网络结构特点,优化任务分配顺序和奖励机制,提高团队整体绩效。研究还指出内部信息在多领域是重要研究课题,与多种经济因素相互作用,期望以此为基础开展更丰富研究,揭示内部信息本质与最优激励设计在更普遍、灵活战略环境中的关系 。

来源:越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