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了只透析还不够,并发症的控制是关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9 18:35 3

摘要: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无法正常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环境。此时,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成了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误以为“只要按时透析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并发症的防控**。实际上,尿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无法正常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环境。此时,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成了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误以为“只要按时透析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并发症的防控**。实际上,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发症的管理是否到位。

一、为什么透析“治标不治本

透析的作用是替代肾脏的“清洁功能”,通过人工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但它无法完全模拟健康肾脏的其他功能,例如:

调节血压(肾脏分泌肾素参与血压调控);

促进红细胞生成(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骨骼健康(肾脏活化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

这些功能的缺失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若不加以干预,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严重感染甚至猝死。据统计,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并非肾功能衰竭本身,而是并发症导致的器官损伤。

二、尿毒症常见并发症及防控策略

1. 心血管并发症:沉默的“头号杀手”

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问题高发。

防控要点:

- 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通常<140/90 mmHg);

- 定期监测血钾、血钙、血磷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问题;

- 限制液体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 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或抗凝治疗。

2. 肾性贫血:疲劳背后的隐患

肾脏无法分泌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加上铁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

防控要点:

- 定期注射人工合成的EPO;

- 补充铁剂(静脉或口服);

-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瘦肉),避免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

3. 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脆弱的骨骼系统

钙磷代谢失衡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疏松、血管钙化等问题。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折、皮肤瘙痒等症状。

防控要点:

- 低磷饮食(避免加工食品、碳酸饮料、动物内脏);

- 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司维拉姆);

- 补充活性维生素D或拟钙剂(如西那卡塞),抑制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

4. 感染风险:免疫力低下的威胁

尿毒症患者免疫力低下,加上透析穿刺或导管留置带来的创口,易发生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甚至败血症。

防控要点: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尤其透析患者);

-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

- 出现发热、咳嗽、穿刺部位红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5. 神经精神症状:被忽视的身心健康

部分患者会出现尿毒症脑病(如注意力不集中、震颤)、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防控要点:

- 充分透析,清除中小分子毒素;

- 补充B族维生素;

- 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双管齐下。

三、患者自我管理:并发症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医生和药物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对预后至关重要:

1. 饮食管理: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水分摄入;

2. 依从性: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透析频率;

3. 监测记录:每日测量血压、体重,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

4. 戒烟限酒:避免加重血管损伤;

5.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改善心肺功能。

四、透析是生命支持,并发症管理才是生活质量的关键

尿毒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透析为患者赢得了时间,但只有通过科学的并发症防控,才能减少住院次数、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活尊严。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需形成合力,定期随访、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实现“与病共存,向阳而生”。

参考资料:

1. 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更新版)

2.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尿毒症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3. 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患者教育资料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