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墨、染、竿”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了解三首小诗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一、教案基本信息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年级: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
授课时间:40分钟
教材版本:部编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墨、染、竿”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了解三首小诗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不同场景来表现童年生活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生字卡片。
学具
预习课文时标记生字词的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5 - 8分钟)
目的: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出课题。
方法: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场景(如溪边玩耍、林中嬉戏等)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在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经历,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播放视频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童年的场景,是不是让你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充满趣味的童年画面。”
2.新知探究(15 - 20分钟)
步骤:
a.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墨、染、竿”等生字,正音后进行全班齐读。
- 讲解生字的字形、字义,如“墨”字,可以通过展示墨汁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字义;“竿”字,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竹竿,记忆字形。
b.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三首小诗分别描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场景。
-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每首诗中描写景物、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c. 精读课文,体会意境
- 以《溪边》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想象溪边的垂柳、溪水、人影、钓竿等构成的画面,感受那种宁静而又充满乐趣的氛围。
-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 按照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江上》和《林中》两首诗。
3.巩固练习(10 - 12分钟)
基础题
完成课本后的生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选择文中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
拓展题
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首描写童年生活场景(如操场玩耍、公园放风筝等)的小诗,至少包含三行。
4.课堂小结(3 - 5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包括生字词、诗歌描写的场景、诗歌的意境等。
教师总结强调:这三首小诗通过不同的场景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我们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的写作方法。
5.作业布置(1 - 2分钟)
基础作业
把生字词每个抄写3遍,并用其中的5个生字分别组两个词。
背诵自己喜欢的一首小诗。
拓展作业
收集其他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来源:小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