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那场撞击,恐龙可能还在统治地球?最新研究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06:50 3

摘要:一项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并没有消失——化石空白,而不是真正的衰退,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恐龙的多样性似乎有所下降。

一项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并没有消失——化石空白,而不是真正的衰退,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恐龙的多样性似乎有所下降。

你是否也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

在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前,恐龙早已走向衰亡,只是那场灾难提前送它们“上路”了。

但最新一项研究却告诉我们——

真相,可能完全相反。

恐龙并没有“自己走下神坛”?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撞出了墨西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也撞灭了地球上超过七成的生命,其中就包括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

北美马斯特里赫特阶晚期(约 6600 万年前)古环境重建,当时的洪泛平原上生活着霸王龙、埃德蒙顿龙和三角龙等恐龙。图片来源:Davide Bonadonna

过去的主流观点是:

在这场末日浩劫来临之前,恐龙其实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化石记录显示,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似乎在不断减少。

然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用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些证据,得出的结论却是:

恐龙多样性的“下降”根本不是真的灭绝趋势,而是化石没找到而已!

化石消失 ≠ 恐龙灭绝!

Dean 等人论文的插图/漫画,展示了北美大陆的时间流逝以及研究方法和结果。来源:Tim Bird

这听上去有些像开玩笑,但科学家用一套非常严谨的方法证明了: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化石,其实只来自少部分能暴露在地表的岩层,而这些“窗口”随着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全貌!

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8000块北美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同时引入了一种在生态学中常用的“占用模型”,它能估算某类生物是否还生活在某个区域,即使我们并没找到它的化石。

结果非常惊人:

四类主要恐龙——霸王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在最后1800万年里,它们栖息的区域几乎没什么变化!

换句话说,恐龙并没有“灭绝前的挣扎”,它们依旧生活在熟悉的土地上,日子过得挺稳当。

真正减少的,是“找到它们”的可能性

那么,为何我们会以为恐龙变少了呢?

答案居然是:

化石越来越难找了。

随着地壳运动和海平面退缩,原本储存大量恐龙化石的岩层逐渐被植被覆盖、风化或埋藏,人类能进入并研究的区域大幅减少。

而且有意思的是,三角龙这类“爱住在绿洲草原”的恐龙反而化石多一些——因为这种地貌在地质变迁中更容易保存下来。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地球“偶然留下的快照”。

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

这项研究所带来的冲击不仅在于为恐龙“平反”了,还让我们忍不住思考:

如果没有那场撞击,恐龙会不会继续统治地球?

科学家们认为,这完全有可能。

一位古生物学家在北美白垩纪岩石中寻找恐龙化石。图片来源: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

至少从地质和生态数据来看,它们并没有濒临灭绝的迹象。

一位研究者甚至这样说:“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小行星的撞击才是真正的‘转折点’——而不是恐龙走向终点的最后一脚,而是直接关灯熄火。”

最后的惊叹:我们只看到了“岩石说出的故事”

这篇研究,像是在提醒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历史并非你看到的样子,

它,可能只是你能看到的部分。

所以,别急着为恐龙写下终章,

也许它们当年并不孤独,也不曾败下阵来,

它们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了一场毁灭性的意外。

如果你也曾幻想过“恐龙与人类共存”的画面,

不妨想一想:

如果这颗行星没有来——地球现在会是什么模样?

来源:小范的科学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