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假表白事件:两男子为博流量编造同性恋剧本被刑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7:18 3

摘要:2025年4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轨道公交分局发布通报,两名男子因在地铁内编造“同性表白”剧本、偷拍陌生人并制造虚假话题牟利,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场打着“情感自由”旗号的闹剧,撕开了流量经济时代下“剧本式摆拍黑色产业链。

2025年4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轨道公交分局发布通报,两名男子因在地铁内编造“同性表白”剧本、偷拍陌生人并制造虚假话题牟利,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场打着“情感自由”旗号的闹剧,撕开了流量经济时代下“剧本式摆拍黑色产业链。

从“搭讪秀”到“刑事案”: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骗局

2025年2月起,湖北籍男子郭某与成都本地人杨某组成拍摄团队,将成都地铁6号线、5号线车厢变成“流量工厂”。郭某头戴鸭舌帽、伪装成同性恋者,以“我喜欢男的”“我要追你”等台词搭讪陌生男性乘客和情侣,杨某则负责偷拍。为制造爆点,他们虚构郭某“刚与前男友分手”等人设,两个月内发布50余条视频,播放量超9000万,账号迅速涨粉上万。

这场“表演”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驱动。郭某曾在北京从事策划工作,深谙“争议即流量”的法则。他坦言,选择地铁拍摄是因“咖啡馆、健身房流量太低”,而地铁场景更具冲突性和传播力。两人甚至建立粉丝群,以“众筹创意”为噱头诱导用户参与剧本设计。

被操控的陌生人:隐私成流量牺牲品

视频中“被表白”的乘客大多毫不知情。当事人小李(化名)描述,3月与女友乘地铁时遭郭某搭讪,直到视频在网络疯传才得知自己入镜,“朋友纷纷转发,生活严重受影响”。尽管部分视频标注“经本人同意拍摄”,但警方调查发现,多数当事人未授权内容传播,有人要求删除却遭拖延。

更荒诞的是,郭某本人并非同性恋者。他交往过三任女友,最近一段恋情结束于2024年5月。这场“性向伪装”纯粹是为迎合猎奇心理,“同性表白”成为其收割流量的工具。

法律红线:寻衅滋事罪如何界定?

成都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两人刑拘,直指三大违法事实:

扰乱公共秩序:地铁车厢内反复制造骚动,引发乘客恐慌;侵犯公民隐私:偷拍并公开他人影像,导致当事人社会评价受损;破坏网络生态:编造虚假话题煽动对立,单条视频最高获600万播放。

轨道公交分局民警黄某指出,此类行为已超出“娱乐创作”范畴,“利用公共空间和他人隐私牟利,必须依法严惩”。

流量狂欢背后的三重拷问

这场闹剧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症结:

平台责任缺失:尽管部分视频因违规被限流,但郭某账号仍存活两个月,暴露出审核机制漏洞;价值观扭曲:为博眼球不惜消费少数群体, LGBTQ+群体形象再遭污名化;城市形象受损:成都“包容之城”的美誉被利用,有网友质疑“城市文化遭流量贩子绑架”。

郭某在拘留所忏悔:“我的行为损害了成都形象,大家千万别学。”但比个人悔过更迫切的,是整个社会对“流量至上”逻辑的反思。当公共空间沦为剧本秀场,当真实情感被数据算法异化,或许正如《封面新闻》所言:“流量时代的每一次点击,都在为未来投票。”

来源:夜读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