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F-86,绰号“佩刀”,是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在“二战后”研制的一型单座单发后掠翼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美国第一架装设了弹射椅的战斗机。
美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F-86,绰号“佩刀”,是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在“二战后”研制的一型单座单发后掠翼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美国第一架装设了弹射椅的战斗机。
该战机主要用于空战,拦截与轰炸,也是第一架在俯冲时超音速、以及“世界上第一架”装备有空对空导弹的战机,同时还是第一架能够在平飞状况下超音速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
“F-86”战斗机于1947年10月1日首飞,1949年5月进入USAAF服役,曾大量军援北约各国,成为许多西方国家的主要战机,并在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按许可证生产。
“F-86”战斗机还参与了“朝鲜战争、印巴战争”,在朝鲜战争期间,F-86战机成为美国及其盟国空军中的主力战机之一,并与“苏联”援助给朝鲜的“米格-15”战斗机展开了多次激烈空战。
例如:在1951年4月的朝鲜战争中,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44架“米格-15”机队拦截美国空军的18架“F-86”战斗机、48架“B-29”轰炸机、以及54架“F-84”、24架“F-80”组成的庞大战机编队,经过激战后,“米格-15”机队共击落了敌方10架“B-29、3架F-80、1架F-86战斗机”,而对方仅损失了1架战机。
“F-86”战斗机采用的是常规气动布局,由机头进气,圆筒形机身,机翼为悬臂式下单翼,后掠翼构型。重量为5050千克,机身长度11.4米,高度4.5米,翼展11.3米,最大起飞重量935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1063千米/小时,核载人数为1人。
在武器系统方面,“F-86”战斗机配置了6挺勃朗宁M2HB12.7毫米机枪,这6挺机枪的子弹会于距离机首1000尺的位置汇于一点,火力集中;理论射速约为450-580发/分钟,有效射程可达1800米左右,这些机枪通过Mk18陀螺瞄准具瞄准,手动测距,不仅可持续提供密集的火力压制,还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上对目标进行攻击。
另外,“F-86”战斗机还能够携带8支5寸127毫米导向火箭或908千克炸弹、以及20毫米机炮等,执行对地轰炸任务。
除此以外,“F-86”战斗机也有多种衍生型号,不同型号具备着不同的配置与参数。
例如:改进型的“F-86F”战斗机,该机则属于“佩刀”的主要型号,装备了推力更大的J47-GE-27发动机,该机同时具备LABS(低空轰炸系统),专门用于投放小型战术核武“MK12原子弹”,同时还可携带两个副油箱,作战半径可达690公里。
在“朝鲜战争”后,“RF-86F战斗机”仍继续参与了各地区的侦察行动,比如当年台湾海峡上空的“刺刀见红”搏杀中,挑起事端的元凶之一就有“RF-86F战斗机”。
此外,改进型的“F-86D”战斗机则在机鼻内装置了AN/APG-36搜索雷达,并安装了带加力的通用电气J47-GE-17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配备有电子控制的燃料分配系统,以减轻飞行员监视发动机工况的工作量,也就是当飞行员推动油门杆时,由电子燃料供应器根据整个发动机和加力燃烧室的工况来决定向发动机提供燃料需求,因此,该发动机在当时被誉为“具有大脑的发动机”。
而“F-86D”携带的攻击武器也是集束发射的24枚2.75寸“巨鼠”折叠弹翼航空火箭(FFAR),也就是在机腹下安装了1个可伸缩的火箭巢,能够装24枚70毫米“巨鼠”火箭弹,而不是传统的航炮。
至于(FFAR)则是由北美和海军联合发展,并以“二战”德国的R4火箭为基础。其实,全部使用火箭为武器在当时也是很冒险的,所以才有一个更为传统的20毫米航炮方案作为备用,F-86战机改进到H型时就安装了4门20毫米口径的航炮。
虽然F-86“佩刀”战斗机家族具有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出色的飞行性能、强大的武器系统、较好的可靠性,以及射击精度和持续性上的一定优势。
但在高空性能方面,苏联“米格-15”的飞行性能则更为出色,它的最大平飞速度为1076千米/小时(海平面),实用升限15500米,爬升率3000米/分。最大航程1782千米(10000米高空),能在较高空域保持较好的机动性和速度。而且“米格-15”还装备了一门37毫米航炮和2门23毫米航炮,火力强大,对目标的毁伤能力更强。
尽管“F-86”安装了通用电气的J47-GE-1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高达2200千克,使其在高速飞行下的操纵性较好、机动敏捷性更高,也算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空中射击平台。
同时,F-86战机还装备了先进的雷达测距瞄准仪,能够在中低空有效压制“米格-15”战斗机。但实际上这种瞄准具的性能与可靠性并不高,它的中低空机动性与灵活的俯冲性也仅对早期的“米格-15”占有优势,但并非压倒性的优势。
F-86在高空性能方面相较于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仍略显不足,虽然航电系统占据一定优势,但相比“米格-15”的强大火力,仍然存在差距。
其实,美国F-86真正的对手是“米格-15比斯”,倘若F-86被命中1发23航弹则足够造成重创,若被命中1发37航弹或2发23航弹,那就足以被击落。
“F-86”的服役事件包括有:1951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安州地区与美国空军进行的空中作战。当时美军出动了5批112架战机,袭击“朝鲜”平壤、顺川、安州等地区与铁路,中国志愿军空军第4师奉命出动32架飞机,由“第12团”副团长李文模率领16架“米格-15”战机、与苏联空军的112架飞机在高度约为6000米高空直飞安州,并在安州上空时与20余架美军飞机仅1000米左右的距离相遇。
当时,中国志愿军第12团“副团长”李文模的编队来不及区分兵力、便立即投入战斗,其中包括李永泰的沉着应付、临危不惧,将战机上升至高度12300米摆脱美军战机,并驾驶着已经受伤56处、中弹30余发的战机安全返回基地。
还有“陈恒”驾驶5号机,“刘涌新”驾驶6号机在掩护过程中、与6架美军战机格斗,陈恒驾驶的5号机被击中后跳伞成功;而刘涌新驾驶的6号机则击落了1架“美军F-86战斗机”后,因被美军战机击中,由于跳伞高度过低而牺牲。
此战,不仅是“中国志愿军”空军首创“击落”美军F-86战斗机的记录,也是“中国志愿军”首次参加100余架飞机的大规模空战。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又与美军在朝鲜肃川地区上空展开了空中作战。击落美军F-86战斗机2架、击伤2架,而己方则被击落1架、击伤2架。
1963年6月,蒋军部队中赫赫有名的王牌飞行员,也是国民党空军第2联队第11大队43中队的“上尉”飞行员徐廷泽、驾驶着1架“美制F-86战斗机”从台湾新竹起飞,投奔大陆,降落在福建龙田机场。
事后,徐廷泽获得了2500两黄金的奖励,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林彪元帅、叶剑英元帅、罗瑞卿”大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宴请,并授予“少校”军衔,被安排到空军某航校担任副参谋长,1978年,徐廷泽还被晋升为空军“上校”,1983年退休。
而徐廷泽驾驶的这架“美制F-86战斗机”则被送到“军事博物馆”作为展品供人参观。
对于“王牌飞行员”徐廷泽的归来,不仅为大陆空军的训练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空军人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鼓舞了更多渴望回归祖国的台湾同胞,其中就包括:1949年“杨宝庆”驾驶飞机投靠我军,而且机舱内银元多达4.6吨;还有黄植诚等“国民党”飞行员也曾投奔大陆,并为祖国的空军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美国“F-86”战斗机堪与北美P-51战斗机、梅赛施密特Bf-109战斗机、福克.乌尔夫(Focke Wulf)Fw-190战斗机、福克(Fokker)D.VII、索普威思骆驼(Sopwith Camel)、三菱零式战斗机、超马林喷火(Supermarine Spitfire)等战机比肩。
在朝鲜空战中,“中国空军”共击落了211架F-86,一定程度上,F-86的确帮助美国及其盟友掌握了部分制空权,与苏联援助的“米格-15”对抗也互有胜负,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不同对手的强大挑战。
比如:与美国F-86的交战中,接受不同飞行训练的“朝鲜飞行员与中国飞行员”驾驶“米格-15”时、战损比约为1 : 1.08;而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15”时,战损比则可达到1 : 3.7,甚至更高。
战争结束后,F-86进入美国盟国空军服役。但随着“喷气式战斗机”的更新换代,F-86早已退出现役。但它也算是一个长寿的型号,作为一款经典的喷气式战斗机,F-86“佩刀”战机凭借其优秀的表现以及创造的各项记录,使其在战斗机历史上确立了它的地位。
最后一架“F-86”服役至1993年才从玻利维亚空军退役,在中国“北京军博馆”也收藏着1架由飞行员徐廷泽驾驶过的“F-86F”战斗机,还有一架巴基斯坦空军捐赠的“军刀6计划”改进的巴基斯坦空战英雄驾驶过的“F-86”战斗机,也被收藏在“大汤山空军博物馆”里。
至于美军的“F-86”则存于美国海军武器研究中心,修改成为无人驾驶靶机,用于作战训练。
“F-86”的诞生,不仅为后续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也为后续飞机的高效量产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在军事、技术、以及工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军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