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续用好消费券支持居民消费。上海要继续用好这一重要工具,不断优化消费券类型和使用便利度,扩大消费券应用场景、降低消费券使用区域限制、降低消费券获取和操作难度等,增强消费劵的消费代金券属性,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
今年以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全球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一,正紧跟步伐,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全方位扩大内需。
这与许多市政协委员的想法高度一致。委员们普遍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推动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提振本土消费、支持经济增长
钱军(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继续用好消费券支持居民消费。上海要继续用好这一重要工具,不断优化消费券类型和使用便利度,扩大消费券应用场景、降低消费券使用区域限制、降低消费券获取和操作难度等,增强消费劵的消费代金券属性,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
大力加强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尤其对于提供大量就业资源的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建议,直接通过现金补贴等形式改善上述特定群体的收入,助力其修复和改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扩大对特定群体的居住、经营、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支持。
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并提升消费体验,利用上海城市特色与文化吸引力,举办更多类型和数量的演出、赛事、会展等活动,包括针对二次元、传统文化等特定群体和国际头部演艺人员的演艺活动,带动盲盒、谷子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
打造“银发经济”消费场景,助力消费提升
陈亨利(市政协委员,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总裁)
着力消费场所建设/改造升级,制定老年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标准,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合理设置休息区,露天区域要做好冬天防寒、夏天防暑措施,商业项目服务站标配应急急救等物料,商业项目定期举办符合老年人兴趣爱好的专题活动。
建议在消费场所,合理规划老年服饰、康复器材等各类商家,从“找”转变成主动供给,营造适合老年人购物休闲的环境。提升服务人员素养,在公共设施场所设立老年人专属服务窗口和绿色通道。促进养老服务与地产、医疗、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制定和完善老年产品、服务质量标准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老年人敢于消费。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银发消费场景的打造,以柔性的方式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意愿。
加大消费市场创新激发消费内生潜力
许世坛(市政协委员,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加大对本土品牌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高端品牌;营造全球新品首发、新剧首演、新展首秀、新戏首映消费氛围,打造流量话题;推动新兴消费业态发展,为新兴消费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法律保障。
挖掘壮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游购娱一体化综合体验式消费场景,举办商业展览和演出活动,增强消费参与感;顺应绿色消费观念,迎合消费者对绿色、低碳、环保的诉求,打造绿色消费新业态。
强化整合营销与产品推广,形成一批网红游线、爆款美食、文创产业等,与上海夜间经济、会展赛事等实现有效衔接,打造可阅读、有品位、旺消费的沉浸式体验国际文化消费区,引入专业主体开发生态体验、艺术设计、购物餐饮、乡村民宿等复合型业态。
利用上海文旅外宣网站、国际社交媒体账号矩阵等,发布上海的旅游资讯和活动信息,展示上海的城市魅力和旅游资源;提炼上海各类文旅的品牌内涵,形成有主题性、独特性、引爆性、符号性、创新性的文旅IP。
产业链协同打造文化IP,激发上海消费市场新活力
许涛(市政协委员,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
制定“全产业链联合打造国有文化消费IP”的发展规划和引导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凝聚共识、紧密协同、互利共赢的IP产业圈,打造能够拉动城市文化消费、增强产业聚合力的“IP链式经济”标杆案例,在全国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积极引导、鼓励上海头部文化消费企业共同参与IP开发运营全过程,各家成员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并从源头获得作品的专项授权,最终共享收益。这种跨企业的联动经营机制,可以有效、有序地聚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
广泛征集兼具开发潜力、传播势能和商业价值的IP,通过公开征集评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发掘、孵化、扶持一系列发源于上海、促进上海消费、使上海企业受益的优质IP。
充分调动各界资源,为优质文化消费IP的多元开发和长线经营保驾护航。比如,引入国有产业投资基金和银行贷款充实项目开发资金,发动媒体和文旅商展企业参与项目推广和销售,共同做大市场影响力。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商旅文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田颖杰(市政协委员,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加强消费者洞察,挖掘并理解细分需求:各类新消费群体不断涌现带动消费细分,亟待细分市场供需匹配。建议关注人口发展趋势,通过对特定消费群体的深入了解后把握当下及未来的消费热点,更有效地制定个性化支持政策,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城市商业布局规划,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建议实施差异化业态布局策略,合理调配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及零售商业的比例,预防同类业态间的过度竞争问题;推动消费场景从传统、单一零售为主向体验式、互动式方向转变,促进商旅文体展深度结合。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消费转化:完善商业基础设施,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增加停车位配比,提升承载能力,强化公园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对于城市更新中的文旅类项目,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如何和谐共生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打造面向全年龄段消费环境
范春燕(市政协委员,虹口区政协副主席,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区知识产权局局长)
整合商业资源:对全市现有的商场、商业街、购物中心等进行梳理,按照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特点,引导其进行差异化的业态调整。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将上海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现代艺术场馆、自然风光景区等进行有机整合,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旅游线路和套餐,满足各年龄段的旅游消费需求。
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协调交通、医疗、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保障各消费场所的交通便利性,增加公交线路、地铁站点覆盖,优化停车设施。同时,在大型消费场所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施,安排医护人员值班,确保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对于老年人消费场所,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消费环境的友好度。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