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7日,《自然·水》(Nature Water)发表题为《跟踪从消费到影响的全球供应链中的网格级水边界超载情况》(Tracking Grid-level Freshwater Boundary Exceedance Along Global Sup
2025年4月7日,《自然·水》(Nature Water)发表题为《跟踪从消费到影响的全球供应链中的网格级水边界超载情况》(Tracking Grid-level Freshwater Boundary Exceedance Along Global Supply Chains from Consumption to Impact)的文章指出,水资源边界超载与全球供应链中最终消费有关。
消费活动通过全球供应链加剧水资源短缺风险,威胁可持续发展目标6(确保所有人的水和卫生设施的可用性和可持续管理)和12(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实现。然而,如何在多空间尺度下准确识别不同行业水资源利用边界超载的热点地区,并将其有效追溯至最终消费行为,仍是一项亟待攻克的挑战。来自中国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采用15种全球水文模型和5种环境流量需求(Environmental Flow Requirement, EFR)等方法,估算了2015年水资源利用边界超载情况。
结果表明:①2015年全球5弧分网格尺度水边界超载总量为3021立方千米/年(km³/yr),占全球总取水量的64%。其中,73%的水边界超载可溯源至中国、印度、美国、欧盟、巴基斯坦、伊朗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②2015年,谷物、油料等农产品消费占全球消费端水边界超载总量的29%。③全球24%的水边界超载(718 km³/yr)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转移,主要从中亚、南亚流向西亚。④该研究呼吁各利益相关者亟需采取综合行动,以应对水资源短缺风险。
·END·
原文题目:Tracking Grid-level Freshwater Boundary Exceedance Along Global Supply Chains from Consumption to Impact
详细内容参见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快报》2025年第07期。转载本文请备注来源及作者。
来源: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